围绕复核军队花名册一事, 朝堂之上的明争终于落下帷幕。因各地驻军远近不一,最终复核各地驻军花名册是个漫长的计划。首先便是冻结户部关于这些年军粮军饷发放的账目,然后派出巡按组巡边。
尤其西海沿子、粤海这等地方, 光是路上行程就需月余。方案定下来之后,朝廷这边很快便组织了好几支巡按组同时出发。
朝廷派遣的巡按组虽然人数不算极多, 但是参与部院齐整。都察院为总揽,派遣官员监督监察过程;因本次巡边有些地方太过边远,龙禁尉负责安全,亦是致和帝想更全面掌握军中情况,故不派京营,而派自己亲卫参与;刑部只派一小吏,负责解释律法问题;兵部和户部作为此事巡边的被审计方, 亦要派人或是解释账目, 或是认可结果,或是提出异议。
至于线路规划也极是合理,能最大限度的节省时间。以平安州和西海沿子互查为例。
朝廷巡按组先到平安州传旨, 平安州知道朝决定后,迅速组织平安州监军并参与此次督查的队伍与朝廷巡按组同往西海沿子;等西海沿子的花名册核对清楚后;再由西海沿子也组织一支督查队伍返回平安州, 复核平安州的花名册及粮饷领用情况。如此一来, 互查的两地都是在同一组巡按成员的监督下完成互相督查, 也能尽量公平。
在组织巡按组的这段时间里,朝堂的其他大事自然也没有停摆, 而是同步进行的。之前江南拦截王家船队出逃时,首功自然是林如海和钱益年立下的, 但还有其他人立了功, 譬如松江守备柳茂。
因拦截叛党出逃有功, 柳茂被调回了京城, 入龙禁尉做了四品带刀侍卫。
柳茂虽是理国公府的旁支,但这些年一直在江南为官,与平安州、西海沿子皆无瓜葛,又因其武艺高强,钱益年和林如海都推崇备至,刚升四品侍卫不久的柳茂便被点了进入平安州——西海沿子一线的巡按队伍。
同时,进入这个巡按组的还有张修之子张煦。
张煦本来是翰林院庶吉士。为了加快核对户部账目,被借入户部整理账目。
这次要派巡按组巡边,因许多组平行进行,各部院也缺人手啊。在这次整理账目中表现好的翰林院庶吉士、国子监学子等人直接就被借入了巡按组。
为
了避免朝会上再因巡按组分组的事争执不休,甚至从翰林院、国子监借调这批人都是抓阄随机进入的各个巡按组,就是那么巧,张煦偏偏就要加入巡按平安州和西海沿子。这结果简直将司徒硫气得倒仰,却又无可奈何。
东宫这边倒是如贾赦策划的那样,甚是低调。自从张修推动了军队互查之后,东宫几乎没有插手此事。可是这分组结果偏偏都仿佛是故意向着东宫似的,让司徒硫不得不怀疑苏丞相已经倒向了司徒碧。
说来也巧,就在各个巡按组陆续出发之前,盛泽一行人回来了。而且是带着岩亲王府的心腹探子刘光回来的。
盛泽离京已经许久了。彼时林如海刚在朝会上提了要复核京营的花名册,硫亲王府就意识到有可能全国驻军的花名册都会被复核,当时司徒硫就派遣了心腹探子刘光前往西海沿子报信。
毕竟于硫亲王府而言,南安王府的兵权是绝对不能丢失的。
当然,彼时贾赦也已经料到硫亲王府多半会派人报信,提前让盛泽出门拦截。而这对盛泽而言,是一桩难度极大的事情。倒不是盛泽的个人能力不足以拦截刘光,而是盛泽并不知道硫亲王府派往西海沿子的报信的人有几波,是多少人,长相如何。
此等情况下,不但是让盛泽大海捞针,甚至还不知道自己要捞的针长什么样子。
可是盛泽依旧成功拦截了刘光回来,这里头也有一桩斗智斗勇的故事。
盛泽作为平安州曾经最出色的探子,靠的当然不仅仅是高强的武艺和跟踪能力,任何行业,能做到顶尖靠的都是智慧。
接到任务之后,盛泽带了一批兄弟出门,只留了几人轮流监视硫亲王府,看那段时间有谁出门一路向西,而盛泽本人则是带着人直接出了西门,头也不回的一路狂奔。
古时候最快的交通工具便是马匹,但和官方不一样的是,驿丞在任何一个驿站都可以换人换马,而像盛泽这样的私人探子,则需到了大的市镇买马,否则便是将马匹跑死了,一日能赶的路程也有限。自然,刘光也一样。
& nbsp;这也是盛泽为什么要带着许多人出行的原因,每到一个大的市镇,盛泽就会将好的马匹都买走,然后留一人在市镇上观察前来买马的人。因盛泽比刘光早出发一日,刘光便是披星戴月,不眠
不休,也是在盛泽一行身后的。
然后每每要换马的时候,刘光都买不到好的马匹,如此又拖慢了速度。就这样,数日之后,盛泽一行便不再赶路了,埋伏在西去西海沿子的必经之道上。
向西的道路位于通商要道上,每日皆很繁忙,亦不乏纵马急奔之人。盛泽一行无人认识刘光,若是直接在离京不远处拦截,一是恐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