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三月份,李明达和陈景恪的大婚已经进入倒计时。
不知道多少人在围绕此事忙碌。
小棉袄即将嫁人,李世民也变得有些狂躁,发脾气的次数明显增多。
以至于本来还很为李明达高兴的宫人,都有些不想她出嫁了。
公主出嫁,以后谁来帮他们说话。
除了这一点点不和谐,总体都是喜庆的。
百草堂张灯结彩,装扮的异常喜气。
公主会被迎娶到这里,第二天才会搬到公主府居住。
这时候陈景恪就再次感受到了,百草堂的空间不够大,以至于接待宾客的桌椅不得不摆到了大街上。
宗正寺和礼部官吏,不得不在大街上搭建了临时的布棚,方便接待宾客。
不过这种情况也只是临时的,这种大婚就只有一次,以后再有什么活动都会在公主府举办。
三月十三,离大婚只有三天,陈景恪这边率先作出了动作。
大摆流水席足足三天,不论是任何人都可以过来吃,吃饱了走人即可。
长安城的穷人蜂拥而至,那场面可想而知。
长安县把所有捕快衙役和吏员都派出来维持治安,就连禁军都派出了一个营的人驻扎在一侧,防止有人生事。
宫里面也开始为嫁公主做准备。
李丽质作为姐姐,亲自为妹妹缝制了嫁衣,一套绿色的华丽服饰。
唐朝婚服男穿红女穿绿,红男绿女之称即是由此而来。
她还带着一部画册,拉着妹妹翻看起来。
不一会儿李明达就羞不可耐,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一会儿闪过恐惧,一会儿又浮现出期待。
原来夫妻之间是这个样子的,不是单纯躺在一起睡觉就行了。
而且竟然有如此多的花样,其中很多都让她叹为观止。
其实男方这边也应该有父兄长辈告知男女之事,只不过谁都知道陈景恪肯定是懂的,这一茬就略过了。
三月十六日,鹿邑县侯陈景恪迎娶晋阳公主之日。
古代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大家的生活都特别枯燥,普通的婚丧嫁娶都能引来许多人凑热闹。
更何况这还是皇家嫁女,更是热闹喜庆。
天还未亮就有很多人挤过来来看热闹,而且大家来这里也不只是为了看热闹,还为了吃好吃的。
流水席。
今天是流水席的最后一天,也是最隆重的一天。
一条百多米长的街道上摆满了桌椅,不管认不认识不管有没有送礼金。
也不管是什么身份,就算是路边的乞丐都可以坐下来大吃大喝。
虽然此时的大唐元气已经恢复,民间也变得逐渐富裕起来。
但老百姓的日子还是很苦的,只是勉强够果腹,大鱼大肉是想都别想。
流水席对他们来说吸引力实在太大了,甚至可以说这可能是他们这辈子吃过的最好的饭。
古代成婚是在晚上,正所谓婚礼婚礼,其实就是黄昏大礼的引申。
所以迎亲自然也要放在下午,把新娘子接到家刚好是黄昏举行婚礼。
唐朝是民族大融合的时代,也是各种思想和习俗大碰撞的年代。
由此带来的是习俗、称呼和礼法的混乱。
比如哥哥在这个年代既可以用来称呼长辈,也可以用来称呼兄长。
李世民给李治的书信里,就曾以哥哥自称。
在举行婚礼的礼节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比如大部分地方新郎都不用去迎亲,而是在家里等着,由男方亲友前去迎接新娘子。
有些地方则开始流行新郎亲自去迎亲,后来这种风俗习惯慢慢取代了前者。
陈景恪决定亲自去迎接李明达,一开始礼部和宗正寺的官吏相当反对,认为古法并无此要求。
陈景恪则说道:“古法可有不允新郎去迎亲的记载吗?”
礼部和宗正寺官员哑口无言。
陈景恪继续说道:“姑娘孤身一人嫁入另外一个家庭,男人去迎接以表诚意,不是理所应当吗?”
于是礼部和宗正寺不得不同意了他的要求,专门为此重新调整了迎亲的过程。
其他人不知道这种情况啊,见陈景恪这位新郎出现在迎亲队伍里很是惊讶,不少人都窃窃私语。
“新郎怎么出现在这里啊?不符合礼仪啊。”
“就是就是呀。”
每当这个时候都会有人在一旁道:“你们懂什么,这才说明鹿邑侯是个有情有义之人。”
“娶亲娶亲,娶的可是未来的伴侣,难道不应该亲自去迎接吗?”
“就是,别人养了十几年的女儿,嫁给你就是你家的人了,你亲自来接又咋了?我倒是觉得鹿邑侯做的没错,是个爷们。”
然后……除了老学究其他人纷纷接受了这个说法。
尤其是女儿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