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自然清楚,袁术如此这般发问,是在给弘农王挖坑。
如果弘农王妥协了,袁术便可参与到东、西、南三门的战斗中;
而如果弘农王不妥协,那么对于新来的三位诸侯,同样是一种警告,便于其拉拢诸侯, 成为自己的一大助力。
不过......
曹操却怎么也不敢相信。
弘农王居然表现得如此刚硬,彷佛全然不在意他们三位诸侯的感受一样。
毕竟,自己被袁术拉拢,想来兖州刺史刘岱同样会被拉拢。
或许是因为自己与袁家的亲密关系,这才是袁忠、袁术亲自出面拉拢,否则按照官职大小的排列,也该是由袁术拉拢刘岱才对。
曹操扭头瞥向刘岱。
果不其然。
刘岱神色微怔, 眉目中闪烁诧异。
他似乎没有想到,弘农王会把他们发配至北门, 与袁术等诸侯一起协防。
满满一食桉的美食,彷佛在这一刹那,全然没有了滋味。
眼前这一幕,让曹操深切地感受到,南线盟军中那股不可调和的矛盾,已经到了随时可能崩溃的边缘。
难以想象!
在这种不和谐的内部关系中,弘农王是如何一步步杀到大谷关的。
要知道,延津方向的盟军内部,同样存在着大量矛盾,但袁绍似乎毫无整合能力,完全做不到弘农王这般,既不耽误伐董,又能最大限度的削弱袁术。
厉害!
太厉害了!
曹操越来越确信。
弘农王此举的背后, 定有深意。
只是以目前自己的立场而言,可能还没达到那样的深度。
酒宴匆匆结束。
在离开中军, 返回自家营地的路上。
鲍信皱眉言道:“孟德, 看来南线盟军果真如你所言,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袁术等人自成一派,弘农王、陈王同样如此。”
“难以想象!”
在经历过延津方向的愤怒后,鲍信对此深有感触:“弘农王是如何一步步杀到雒阳的,须知广成关、大谷关时,才应该是董卓力量的最强盛期。”
“是啊。”
曹操同样是感慨万千:“我等在延津时,众诸侯尽皆在观望,即便你我亲自杀奔汜水关,也是在取得汴水大捷时,方才动摇了众诸侯的意志。”
“可我听说,广成关一战时,袁术等人损失惨重,最终是弘农王力挽狂澜,方才拿下了广成关,战败了北军徐荣。”
“那可是北军精锐啊!”
曹操曾经以骑都尉的身份,参与讨伐黄巾,深知北军五营的战斗力:“单凭弘农王半年内拉起的队伍,只怕不可能是北军的对手。”
鲍信缓缓点头:“但弘农王偏偏赢了,而且赢得非常彻底。”
曹操更是感慨万千:“是啊, 这才是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南线盟军内部矛盾重重,弘农王居然可以令袁术甘愿损兵折将。”
鲍信哂然一笑:“不管袁术是否甘心,但弘农王的手段,的确令人惊叹,本以为盟军会被袁氏兄弟一手遮天,没想到南线袁术居然如此凄惨。”
“彩!”
鲍信由衷大赞:“终于有人能制得住袁氏兄弟了!”
曹操瞥了眼鲍信,轻声道:“允诚似乎对袁氏兄弟怨怒颇深。”
鲍信点点头,毫不遮掩心中怨怒:“没错!此前在下以为,袁氏一族,四世三公,乃是大汉之股肱忠臣,但经此一役,袁氏的表现令某大失所望。”
“当初在雒阳时,何进遭难赴死,西园八校尉尽在袁氏兄弟手中掌握,又有我等从外招募兵马而回,若联起手来,何愁灭不了董卓匹夫。”
“可袁绍如何?”
每每念及彼时,鲍信都会下意识眉头紧皱,怒火滔天:“不听吾言便罢,竟弃官而走,远遁渤海,坐失大好机会。”
“如今好不容易纠集起义兵,共同讨董,可这俩兄弟却各怀鬼胎,不思报效国家,只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简直无耻之极!”
“我鲍信!”
鲍信声音虽然低沉,但却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不屑与之为伍!”
曹操忍不住感慨:“允诚乃真义士也。”
“孟德!”
“孟德—!”
正在这时,二人背后响起一声呼喊。
曹操扭头望去。
阴暗的夜幕中走出袁忠:“孟德,你走得可真急。”
曹操深吸口气:“正甫此来,可是为公路做说客的?”
“孟德。”
袁忠苦口婆心道:“今日之事,你已然看见,莫非还不相信?”
曹操轻声道:“正甫不必再赘言,曹某心意已决,甘愿遵弘农王令,在邙山要道协防。”
“你呀......”
袁忠一脸怒其不争的表情,气势汹汹:“非要等到徒劳无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