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罢,现在只能寄希望于颉利大军此番军粮未带足够,像以往一样劫掠一番便撤回草原。阿难啊,拿些桂花糕来,告诉皇后莫要等我了,先就寝吧,我还有事与辅机要说。”
(备注:阿难全名张阿难,是日常负责李世民的内侍长官,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参加了秦王李世民的幕府,从而一路跟随平定诸多英雄豪杰,功勋卓著。唐太宗贞观年间,历任谒者监、内给事,封汶江县侯,官位累升至左监门将军。)
“大家,老奴这就去准备。”阿难神色平静,面无表情地躬身走出御书房。(备注:大家是唐朝时期宫中近臣、后妃对皇帝的一种称呼。具体可见《新唐书》中所记载:大家第坐宫中,外事听老奴处决。)
“辅机啊,朕今日听闻在平康坊的诗文大比之中,有一位自称李太灰的少年才俊,作了一首《长安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朕每每读完都有不同的感悟,愈发觉得此人之才气,堪比那才高八斗的曹子建,甚是喜欢。”
“陛下,臣也有所耳闻。据说此人当时是衣着褴褛,全身上下还有污渍,但未曾想他竟然六步成诗,并且是现场即兴而作,世间果有此大才,当为陛下效力才是。”作为李二最信任的大臣,长孙无忌深谙其道,一语道破李二求贤若渴,也明白接下来自己要派人替皇帝找到这名李太灰。
“朕也不知未来这长安城还能否有此景致。时候也不早了,辅机你也赶快回去歇息吧。”李二背着手,步履沉重的朝后宫走去。
京畿道的武亭川附近,天空一片黑暗,连一颗星星都看不见,一块块浓厚得像铅灰般的乌云笼罩着整片大地。路的一边布满了苍劲的青松,另一边则是叶落尽满的榆树,交织成一幅壮丽的风景画,一阵秋风袭来,只见路边的野草似要被连根拔起,而那树叶所剩无几的榆树也放弃了抵抗,一个个光秃秃的树枝似乎在诉说着秋风的残忍。数以十万计的突厥骑兵此刻在这武亭川的地面上策马奔腾,最终汇集成了一股钢铁洪流,所到之处,如沙尘暴一样,滚滚黄沙漫天,马蹄踏过寸草不生。喊杀声,吆喝声,喝斥声不绝于耳,这股“沙尘暴”惊起了在附近林中休息的鸟儿,一时间无数的小鸟争先恐后的飞出这里,给这些冒犯者的头顶留下了一个一个的“留白”。
随着颉利可汗的一声令下,数十万突厥骑兵按照预先的演练在此地一边奔跑一边调整成作战阵型。一个一个的骑兵最终完成走位,整个突厥骑兵形成的军团此刻如十级海啸般席卷了武廷川前所有的平原之上。而特勒勇士们此刻也飞快的骑着马游走于各个部落方的军团之间,大声呼喊着:“全军出击!”
只见骑兵们挥起马鞭疯狂的抽打着胯下的战马,如雷霆般的马蹄声轰轰作响,整个大地犹如在地震一般。一眼望不到头的突厥骑兵在迅速的逼近着,好似一股滔天巨浪,势要水漫金山,淹没眼前所有的敌人。他们背着长弓,拿着马刀,每个骑兵配备有十支弓箭,他们个个都是草原的原住民,平时放牧,战时屠人,平战结合的他们早已将草原的野性融入到了骨血之中。而中原的这些唐人,对于他们而言,无非就是待宰的羔羊罢了。这些人只会种地,不懂骑射,所耕种的粮食更是草原的粮仓,只要草原没了粮食,他们可以随时过来取用,因而这些突厥骑兵未曾正眼瞧过那些可怜软弱的唐人。
武功县的张宝县令和王广校尉接到紧急军情后布置妥当,早已身先士卒的站在城头,由于朝廷经费有限,导致城墙年久失修,低矮无比,只有一人的高度,并且用的是松软的黄土,根本没有防御功能,简直形同虚设。但是他们却毅然决然的站在那里,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那两道伟岸的身影更是全城将士和百姓的定心丸。
片刻望着眼前大战将至的景象,张宝朝着全城的将士大声讲道:“大唐的将士们,在我们的身后就是各位的家园,城破我和大家都会家破人亡,一旦我们守不住,那突厥的铁蹄会直奔长安城!全军听令!传我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死守武功县!为我大唐挡住突厥铁骑!”
“为我大唐!为我大唐!为我大唐!”守城的将士们听到县令发自肺腑的话语一个个的热泪盈眶,他们疯狂的回应着,大声的宣泄着对突厥敌人的愤怒火焰。
“全军将士听令!保持阵型,准备迎敌!”王广大喝道:“前面的长矛兵,全体蹲下,保持攻击阵型!”只见前排约五百的手持长矛的士兵,接到命令后钻入阵前半人高的陷马坑中,每个人用后背紧贴着坑位边缘,竖起长矛,形成了一排倒刺一样的“城墙”。百夫长们也不停的穿梭于这阵型之中,检查他们的姿势是否正确,同时一边观察一边为他们打气道:“战士们,为了保卫武功县城,为了我们的家园,为了大唐,勇敢的去战斗吧!”
随着突厥骑兵疯狂的冲锋,距离守城将士仅不足3丈,而唐军这面也不断有士兵的身体因过度紧张而不停的抖动着。
“众将士不要怕,脑袋掉了碗大个疤,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我们要让他们有来无回,领教一下我们大唐的国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