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活体解剖的那一年,天特别的冷。
我出入的时候,都得裹棉服。
但我觉得特别的舒适。
我似很喜欢那种干冷而不潮湿的感觉。
因此也是让我定居杭州的原因。
我记得那时候杭州往返,得坐卧铺过夜汽车。
而我有次在汽车上上厕所,因为车辆晃动,惊慌之下抓住厕所门,手指头被养父(还是养母)给夹了,流血不止。
后来被养父知道,养父一直责骂养母不小心。
而后又骂我,怎么那么不小心。
骂我骂得更多一些。
根本没有关注我的手指还在流血,手指甲有些脱出来。
这事让我想起,小时候经常去捉迷藏。
去隔壁的婶婆家。
她老公经常把我脚指头给压坏,流血不止。
那时候我并未想到什么。
而今联想,我脚指头的最尾端,有一个指甲是两片的。
我查过资料,这是只有纯汉人才有的。
而后我留意过别人,别人没有,只有我有。
那把我指甲夹流血,是不是为了掩饰我最后那只脚指头上的两个指甲片?
还有就是,我印象之中,很讨厌北京那种四合院的屋子。
又潮又霉,住着让人非常的难受。
但我似乎从未跟着我亲生的,住过那样的地方。
我一直不明白,这样的印象,是从哪里来的。
如果联系我仅有的一些印象,是否我当年根本不是在杭州进行活体解剖的,而是在北京。
因为只有北京才有集体供暖。
一到冬天,地面就白雾腾腾的。
而居住的地方,很可能是某个集体四合院。
我长大之后去查过有关四合院的资料。
从中便知,四合院的后院,女眷居住的地方,一般是照不到太阳的。
霉气很重,又很潮湿,很不适合住人。
而通常分内外两个院布局的四合院,又不是普通的商人四合院。
商人四合院是两个门档,而只有三档以上,也就是四个档的四合院,才会分内外院。
记忆之中,那院子的墙体是绿色的。
斑驳的,不是很深的浅绿色。
印象之中,院子比较小,不大,但不像现在北京那种集体群居的院落那样繁杂,堆满了东西。
院子里没有堆放任何的东西。
就是比较老旧,外表看上去还是干净的。
就是屋子里让人非常的难受。
我会留意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也是源自于那印象。
我一直很奇怪,我为什么会讨厌四合院,进而也讨厌故宫。
总觉得会让人很不舒服。
但当真的进入故宫之后,心里又是非常的舒畅。
那种舒畅感就像回自己家一般。
就不愿意出来,一个劲的,在里头着了迷一般的逛着。
能待上一整天。
特别是看到那高大的台阶,就会想着从下往上往。
然后就会很开心。
故宫的建筑结构,明明与之差不多,都是一层院落式的。
怎么内心的感觉差异这么大。
而每次经过胡同,我都会去看那些四合院的门档。
门当户对,我脑子里有这个成语。
之前也去查找过意思。
指的就是宅子大门口的门档。
两个门档是商户,而四个门档以上是王府。
可我奇怪的是,故宫里的门档,怎么也是四个。
我怎么觉得应该是五个,至少是以上的。
因为故宫不是王府,是皇宫啊!
很难理解,就不去深究了。
然后最近破译了一些文字,得知了两个关键词。
就是礼亲王和果郡王。
礼亲王当年是理藩院的,果郡王又是蓝旗的。
这两个地方,都曾被日本人占据。
礼亲王府是直接被日本人占据。
而果郡王府却是被曼森卖给日本人的。
对比两个地方的建筑,礼亲王府是可以排除的。
因为院落比较大,规格也比较大。
相较来说,反而是果郡王府小了一些。
现在又被改建了,没了原来的面貌……
写得有些多,希望订阅的亲别介意。
浅蓝在蓝之上。这是我常看到的。但让我疑惑的是,明明正蓝才是正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