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乌苏里江早就被冻得结结实实的,正好作为南来北往地通衢大道。东夏国大小商人及其他寻亲访友之人来来往往,狗拉雪橇,马拉爬犁星星点点,川流不息。
黑龙江及乌苏里江两岸港口处,众多的客栈,酒肆亦或者酒楼,宾馆无不住满了客人,店小二或者服务员忙忙碌碌,并不比春夏秋三季逊色多少。
汪三江一行白天拼命赶路,夜晚住店打尖,抵达海参崴的时候,年味越发浓烈起来。购买年货的人们从四面方涌进这座年轻美丽地滨海城市,使得宽阔的街道竟有些涌堵起来,如潮,车马川流不息。
汪三江一行在海参崴小住了两天,因为筹备物资,十分的繁忙,汪三江谢绝了无数访客。腊月二十四日一应物资准备停当,这才决定杨帆。
踩着港口前面的冰面大约走了二里路,这才看见黑色的海水。先是乘着小舟前行,又大约一里路,这才登上了停泊在此处的春柳号。
这春柳号盖伦帆船原系柳如是的座驾,但随着东夏国造船技术的突飞猛进,船只更新换代已经多为巨大的宝船及行动迅速的飞剪船。
柳如是只是乘着春柳号来往于永宁城到海参崴之间的鞑靼海峡穿梭,偶尔也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的航道及兴凯湖里游弋,很少远洋航行。
但春柳号装饰极为华丽,非一般船只所能比拟。在汪三江看来,此船作为石为经迎娶宁德公主的婚事用船,再也合适不过了,因此这两天便将一应物资搬运到了春柳号船舱。
水手们杨帆之后,春柳号便缓缓的驶出了港口。冬日的海面上狂风怒号,黑浪滚滚,春柳号便迅速地航行起来。
汪三江披着厚厚的熊皮大衣,在卧室的窗户边静静地观察着逐渐消失在烟波浩渺之处的海参崴。
只见夏秋时节,经常弥漫在海参崴周围的浓雾早就不见了踪影。可以清晰地看见“水晶宫”渐渐远去,反射出来的光芒依然那么耀眼。
汪三江来到火炉边上,提起冒着白雾的烧水壶给茶杯中续上了水,躺倒在了铺着斑斓猛虎皮的沙发上,将双目闭了起来,又将北京之行的计划仔细梳理起来。
根据石为经书信的内容,汪三江知道了大明朝廷上下,以石为经与宁德公主的婚事要挟东夏国,希望购买东夏火器,练就精兵。而东夏国早已经将此物出售于倭国,今年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东夏国已经能够生产子弹式n,相信要不了多久,真真的炮弹也会出现。
因此大明欲购置东夏火器之事实乃东夏求之不得之事。汪三江记得在资政院就此事召开会议协商之时,在场的委员们一致赞同,大家认为这不过是顺水推舟之事。
但汪三江以此事为契机,正好可以将东夏商贸之事与移民大计进一步扩大起来,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便是这个道理。
不遑多言,中华大陆的市场是多么的庞大,而东夏数年经营,也只不过是建立了北京,天津,瓜州,松江华亭,南京等分公司。大明王朝也不过是打开了广州,泉州等几处方便之门。这一切与大明千百州府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
汪三江端起茶杯喝了口清茶,想到:“大明军队多如牛毛,号称有百万大军,这火器肯定是多多益善,而朝廷想要购置,估计并无财力。何不以此为诱饵,引诱大明王朝大开商贸之门呢?”
正月初二日,春柳号抵达天津港口,鉴于汪三江十方集团董事的身份,天津公司派人前来迎接,汪三江正要前往,便听有人在旁边说道:“末将锦衣卫千户朱天治,敢问可是东夏国汪先生到了?”
汪三江回头一看,只见来人中等身材,双目炯炯有神。穿着飞鱼服,腰中挂着绣春刀,身后大约百二十人皆是这般装束。
汪三江楞了一会儿这才对着朱天治拱了拱手,说道:“正是鄙人,敢问上差有何吩咐?”
朱天治回礼后说道:“先生身负两国邦交,安危系之于社稷。皇上特命末将在此等候。依上谕,先生一旦莅临津门,便由末将一路护送,直至京师”
汪三江听后略微一想便知,这是由于路途遥远,自己迟迟不能抵达,导致朱由检着急了的缘故。说道:“既有旨意,汪某敢有不奉诏之理。上差请!”
“先生请!”
汪三江一行乘着十方集团的马车,在锦衣卫的护送下日夜兼程,到达北京城内的时候,已经到了正月初四的中午。
朱大治进宫复命,汪三江与之作别之后,便前往李存真府上。
一边走,一面游览着正月时节的北京城,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李府门前,向门子说明来意,那门子匆匆跑着前去禀报。
李存真,石为经知道汪三江已经到达的消息之后,二人极为激动。尤其是石为经颇有些倒履相迎的味道。
三人在大门外寒暄了好长时间,这才进入府中,来到李府之中的西花厅闲谈。
石为经看着风尘仆仆的汪三江急切地问道:“向大明出售火器的事,资政院可否同意?”
汪三江说道:“正求之不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