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御驾一行于七月初从承德出发, 巡幸塞外, 四、五、八、十、十四、十七阿哥随行, 十六阿哥留在承德, 为避暑山庄的营建工程善后,同时侍奉留在承德避暑的皇太后。
自鸣钟的生意有了起色之后,石咏便收拾心情, 准备帮着十六阿哥在避暑山庄收拾烂摊子。上次维修西华门的时候, 他有过检查建筑结构,替换不合格材料的经验,所以十六阿哥放心地将这次的事情交给石咏主理。
石咏则每天带了一批工匠, 一个书吏,逐一检查避暑山庄的建筑, 从承重的结构开始检查,先将主要的毛病挑出来,再考虑其他的瑕疵。
这些内务府营造司的工匠从未与石咏合作过,但都听说过石咏“幸进”的故事,有些人未始便没有看石咏笑话的心思。然而石咏手持一根钢钎, 左戳戳,右捅捅, 就能将有问题的建材一一检查出来, 又大多都是关键位置上的, 这倒令人渐渐失了小觑之心, 对石咏的态度也敬重了不少。
因康熙已经去了塞外, 十六阿哥便指示石咏, 差事别赶得太急,反正没人催,他们悠哉悠哉地慢慢做着就成。
于是石咏又过起了不用加班的日子,每天三四个时辰泡在避暑山庄园子里,其余时候只管在承德游山玩水。
承德这座城市伴随避暑离宫而成,并没有城墙,严格来说并不算是一座古代意义上的城池。石咏也能很明显地感觉到这个地方与三百年之后的后世差别很大。在这个时间点上,避暑山庄的规模还没有后世那样庞大,山庄附近的藏传佛教建筑群此刻也还未建起来。但是这一带往来商贸已经极其繁盛,市井行人杂沓,车马喧嚣,各地各族的商贩随处可见,酒楼茶肆鳞次栉比,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同时这里也到处在大兴土木,除了避暑山庄以外,各蒙古王公,朝廷重臣都争相在这里设府邸、修园子。石咏走在街面上,经常看见运送各类建材的车辆经过,整根的金丝楠木、一大捆一大捆的紫檀黑檀、汉白玉的石板堆满了车驾……石咏时常琢磨,这哪家富贵人家修园子,用这样好的材料?
说实话,他身为内务府营造司的主事,竟然对这家园子的修筑者非常羡慕:有了好材料,才能修出好园子啊!
这天道路上又有长长的车队依次而过。石咏见到那一车一车的,全是产自南方的湖石。
“这是哪家的园子?看起来真是阔绰得很!”石咏身边有人好奇地反问。“这南边来的湖石,光路上的运费就要好几千两银子了吧!”
石咏只顾着欣赏这些南方湖石的“皱、漏、瘦、透”,听了这话一怔,心想:感情这不就是“花石纲”么?
旁边就有人伸出拇指和食指比了比,“就是这位!”
“材料再贵,也不是这位出钱,都是下面的孝敬。”
石咏忍不住想起苏州织造府的那两位:难道这些从南边来的精贵材料,全都是史侯府的孝敬不成。
他有心继续听壁脚,可是旁边人见到石咏在凝神细听,不愿再说,只摇头叹口气:“北方大旱若此,承德这里却只在攀比修园子。唉,不提也罢。”
石咏正在发怔,忽然听见有人打招呼,叫他“石大爷”,却是个娇嫩的女声。
石咏回头一见,也是认识的,连忙点头致意,问:“你们家五姑娘还好么?”
来人不是别个,正是当初从苏州一道上京的那五名女子之中,号称“五姑娘”的那一位,随身服侍的丫鬟。
“这么巧,石大爷也在热河?”小丫鬟抿着嘴笑问。
石咏点点头:“是呀,来办差的。”
他这天是办完差事就来街面上转转,身上还穿着官服。
小丫鬟笑着道:“可是石大爷又升官了?婢子恭喜石大爷。”
石咏客气一番之后,就没什么话好说了。毕竟他的生活与当初上京的那五名女子毫无交集,除了虚情假意地问声“好不好”之外,就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小丫头也甚是乖巧,见状便道:“石大爷,婢子还有事要忙,这便先告退了。”说毕向石咏福了福,随即离开。
石咏的问话,她这小丫头除了答“好”之外还能答什么?在外人看起来,她们五个姑娘衣食不愁、无忧无虑的,哪儿能不好?就算是从南边跟来的婆子和妈妈,都直赞姑娘们有福气呢。
可是这群姑娘心里都清楚,她们那位“八爷”,家有悍妻,膝下荒凉,所以命人从南面把她们几个送来,不敢放在京里,只能偷偷摸摸地置了宅子,在承德养着。说是外室吧,这世上可曾见过一下养五个外室的?说来不过就是专门用来生孩子的物件儿罢了。若是能生下个一儿半女,便是有功,或许有朝一日能接回京里去;若是肚子没福气,可能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小丫头待走远之后,悄悄回头望望石咏的身影,想起当时上京的时候几个姑娘还一起笑话过这石咏是个“呆”的,可如今却见人家年轻有为,官运亨通的。若是当初哪个姑娘能嫁这位石郎君,恐怕才是真正有福的人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