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擦黑的时候,石咏带着石喻进了西便门。
他们先回到骡马市将马匹还了, 石咏没忘了拍拍马背, 轻声说:“好家伙儿, 今天多亏了你。”他还特地问了马儿的名字, 心里记挂着, 若是下次还有需要,指定还会挑这一匹的。
回到椿树胡同的小院子,两位母亲都有些等急了, 见到哥儿俩无恙归来,都松了一口气,招呼两人坐下吃饭。
石咏在饭桌上就将李寿的事儿向母亲提了提:“娘, 这事儿您怎么看?”
石大娘心里有数,便问:“咏哥儿, 你觉得,咱家现在需要人手么?”
石咏点点头:“需要!”
现在他当差的时候多,难免会顾不上家里, 多个李寿, 能帮他跑跑腿;以后出门, 多个伴当也是好的。
石大娘便拍了板:“那就收了李家二郎做户下人吧!”
石咏挠挠头,他心里还是有坎儿过不去,问:“娘, 一定要收了做户下人吗?咱家聘了李寿做短工、长工……不行吗?”
石大娘见儿子这上头实在是不明白, 一面觉得好笑, 一面不得不为石咏解说:“你知道为什么李家自己先提出来要二郎做附户吗?”
石咏听了母亲解说, 这才多少明白了些。
李家是树村的寻常百姓,也就是“民人”,儿子李寿做了在旗的石家“户下人”,李寿能得到石家庇护不说,李家一家,也多少能得些隐形的好处,若是乡里有人要打李家的主意,得先掂量掂量背后的石家。
这世道就是这样,京中多权贵,世家大族里好些奴才下人,地位比普通百姓还要高出不少。办差得力,得主子欢心的,主家为下人捐官出仕的,也不是没有先例。
石咏挠挠头,倒是想起红楼原书里一位大丫鬟,花袭人——那位就是自幼被卖到贾府里,后来花家要赎她,袭人却只说贾家好,说她在贾家吃穿和主子一样,死活不肯赎回自家,可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还有一个道理,李家怕是没好意思跟你说。”石大娘笑笑,“李寿投咱家,李家那里少一份丁银。回头李寿当差当的好,他的亲事什么的,自然也该是咱家给张罗。”
石咏恍然大悟,这才明白李大牛为什么一直不亲自出面说这事儿,午饭后抽起旱烟的时候,望着李寿的眼神似乎有些歉疚。
虽说李家是尊重李寿自己的意愿,可他这位当爹的,毕竟也是受益者之一……
“不过,李家既然肯开口说这话,也是看重咏哥儿你。”石大娘抬眼望着儿子,眼中全是骄傲。
“我?”石咏惊讶一声,才慢慢想过来。想必是李家那里看中了石家家风整肃,却又待人宽和。而石咏本人已经开始当差,石喻则进学读书,石家眼看着以后是上升之势。
石大娘想到这里,还挺得意,觉得李家挺有眼光。
石咏却无奈了:石大娘的意思,眼下的确需要人,那就收李寿做户下人,长工短工什么的,倒真犯不着。如果真的提出来让李寿做雇工,估计李家那边也不愿意。
在这个时空里,还没有什么劳动者权益和雇主权益保护和仲裁的机制,主人那里,靠着一张身契约束户下人,而户下人则在有选择余地的前提下尽量选择靠谱的主家——石咏心想,难怪母亲得意。
他当即与母亲商量妥当,寻个京中与树村往来的人给李家捎信,就说石家同意了,李寿自行过来椿树胡同就行。
问毕李寿的事,石咏皱着眉头,望着母亲,欲言又止。
石大娘有些奇怪,问:“咏哥儿,这是怎么了,还有什么想要问娘的?”
石咏还未开腔,坐在饭桌旁的弟弟石喻倒是插了一句嘴,说:“伯娘,哥哥怕是想问,这世上为什么会有两位姐姐,长相打扮完全一模一样的?”
石大娘听了,半是惊讶半是欣喜,掉过脸去望着儿子,心想自己膝下这个呆儿子是不是有些开窍了?
石咏却赶紧摇手,说:“娘,不是我,我可压根儿没见到人。”
他一指弟弟石喻:“是他——”
这问题,明明就是石喻小朋友想问的么!
*
的确,石咏是听弟弟石喻转述,才知道这一次他和一对双胞胎姑娘错肩而过。这事儿,还得从哥儿两个从树村回京的路上说起。
石咏和石喻午后没多久,就从树村出来,往京城赶。
端午已过,天上大日头照着,甚是暑热。石咏爱惜马匹,不敢使劲催动马儿快跑,反倒是控着缰,尽量让马儿沿着道边树荫小步慢行。
过了华家屯,他们上了一段官道,道旁光秃秃的无遮无拦,石咏便催动马儿,快步奔跑,马匹跑起来还稍微有些风,不至于让人觉得太热。
跑出里许,石咏突然见到两驾官家女眷的马车停在道旁。前面一辆宽敞宏大,后面一辆窄小些。可偏偏前头那一辆似是车轴断了,动弹不得。车夫立在马车下,透着一副一筹莫展的样子。有位管事模样的男子立在马车旁边,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