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将黑子赶回了它的小狗舍,不让它跟着出去,然后骑着自己的自行车上班去了。 李良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兜里揣上了一张十元的大团结,这是过年时妈妈给自己的红包的一部分。 自从重生以来,家里有了钱,再加上自己成熟的表现,妈妈王秀兰在给零花钱给的很足。记得上辈子自己兜里有个五分、一毛的零花钱就要开心好一阵子。现在兜里随时都有好几块钱,甚至是十元的大团结,可那满足感依然比不上上辈子真正的小时候。 李良晃晃脑袋,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生在福中不知福’吗?他锁上院子门,院子外的小巷一片狼藉,满是鞭炮的碎屑以及花生、瓜子皮。 挎着自己的书包,自己没有往街口走去,而是走向了巷子深处,先来到了晨晨家。 推开晨晨家的院子门,晨晨拉着弟弟张俊杰的手正准备出门。她看见李良过来了,笑着说道:“良子,你来的正好,咱们一起去报名去!” “好,我就是来找你们的!”说着就转身出去。 “良子,待会报完名你去旺客来总店吗?”张猛听见李良的声音,从堂屋走了出来,问道。 今天是王发根年前和卖春联的业务员们约好的开年席的日子,自从前几天与宋良仁、邹光照他们签好了协议,决定成立挂靠在水泥厂下面的禾k县水泥厂建安公司后,大家就一致同意将今天的开年席变成庆祝建安公司的成立大会。 到时候邹光照、王发根、张猛、猴子等人都会出席,宋良仁也会以嘉宾的形式出席,如果可能的话,他还会邀请水泥厂的领导。 从名义上,禾k县水泥厂建安公司是水泥厂的三产公司;但实际上,按照宋良仁与水泥厂领导的商定,禾k县水泥厂建安公司自负盈亏,每年只要给水泥厂上交600元管理费就可以,水泥厂不干涉建安公司的经营。 水泥厂的部分领导本来是不同意建安公司挂靠的,不过水泥厂的厂长兼党高官刘新宇看在宋良仁拜年时给自己送的两条红塔山、几瓶茅台酒的份上,力排众议,在厂常务会上通过了同意的文件。 李良他们今天去学校只是报名,在学校住宿的学生们可以提前一天入住学校的宿舍,像晨晨、李良、俊杰这样走读的学生,报完名后就可以回家了。明天才是正式开学的日子。 “猛哥,我看情况吧!”李良不太想过去,上辈子宋良仁能在九十年代初就靠着建筑发家,成了禾k县里有名的富豪,就说明他在这方面是有一手的,李良不想强行去干预。 “行,你有空就过来吧,咱们学校离旺客来也不远,报完名就过来吃饭。听你小舅说,那些业务员都认识你,都听过你的培训,你过来露个脸也行呀!”张猛说道。 “好吧,有空我就过来!” 走出张家小院,李良一问,晨晨和张俊杰也都没吃早饭。 三个人来到了巷子口,巷子口有个早餐摊子,是去年附近的一个返乡知青开的。这个知青李良也认识,称之为刘姐,20多岁。这个刘姐家里比较困难,刚从农村返城的时候,自己原先的房间被家里用来做了哥哥的婚房,她20多岁的大姑娘只好和父母挤在一个房间里,极不方便。 原指望回城街道上会安排工作,但回城的知青太多,许多人只能待业在家。刘姐的父母还好,只是嫂子看大姑子回来整天无所事事的样子,经常在家里说些怪话。 受不了气的刘姐一怒之下,就在这个街口支了这个早餐摊子,最早的时候只提供豆浆和油条。炸油条的技术是她下乡的时候跟着别人学的,手艺还不错,炸的油条外酥里嫩,渐渐的顾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 眼看生意越来越好,她就劝自己的老娘办理了内退,将工作让自己的嫂嫂顶替了,省得嫂嫂整天在家里说怪话。她老娘退下来,就跟着她在这里做包子馒头,她们母女俩做的包子馒头货真价实,比国营饭店做的还好吃,周边的居民遇上不想在家里做早饭的时候,都爱到她家摊子上吃早餐。 李良吃了两个大肉包子,满满的肉馅,再配上一根油条和豆浆,舒服极了。 “晨晨,你吃饱了吗?”李良见晨晨只吃了一个包子。 “嗯!” 张俊杰还在吃,别看他岁数比李良和晨晨小了些,胃口却很大,足足吃了四个大肉包子。 李良正要去买单,被晨晨叫住了:“良子,我来结账,每次都是你付账的,今天我来!” 李良拗不过晨晨,只好让晨晨去结账了,不贵,三个人吃了7个大肉包子、三碗豆浆、2根油条,才5毛8分钱。肉包子6分一个,豆浆3分一碗,油条5分一根,真是便宜到家了。 三个人一路往学校走去,解放大街上路两旁卖各式杂货的人很多,有卖菜的、磨刀的、露天理发的、卖竹筐竹篮的。一路上不停的有去学校报道的学生汇集在一起,三三两两的背着书包往学校赶去。有的喜气洋洋,有的愁眉苦眼。 到了学校大门口,不常开的大铁门终于打开了,进了学校,老师们来得很早,早早的就搬了几张桌子拦在每个班级的大门口,这是要报到呢。 每个班门口都配了两名老师,李良所在的班级,是语文老师汪进负责收集寒假作业并签到,班主任王娜则负责收集学杂费并开具手写的收据。 李良和晨晨向两位老师问过好,就将寒假里写的作业交了上去。话说这时候还没有统一的寒假作业,都是主要任课老师在放假前在黑板上出一些题目,由学生们自己用作业本抄好再回去写的。 说是学杂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