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假期于李良而言是短暂的,转眼间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过了元宵,就是李良开学报名的日子。 禾k县的正月十五晚上很热闹,晚上人们早早就吃过元宵节团圆饭。紧接着就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起,大人孩子纷纷走出家门等待着期盼已久的舞龙队伍的到来。掌门的妇女则在家里早早准备好了红包、香烛等物准备迎接龙灯队伍。 在古代,人们把“龙”作为吉祥的化身,代表着风调雨顺的愿望,因此,用舞龙祈祷神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四季丰收。 禾k县舞龙的队伍大多是乡间的农人,他们在年前趁着农闲的时候,用竹篾、铁丝、稻草等结扎起龙头、龙身、龙尾,外面再用彩绸或是布匹覆盖,制作成精美的彩龙。 常见的龙有草龙、竹叶龙、纸龙、布龙、火龙、荷花龙等。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十五节以上的龙就主要是用来观赏。 舞龙队伍往往由十几人的师傅组成,龙头和龙尾师傅最关键,他们要走出各种造型。经过上千年的不管演绎、优化,到现在“耍龙灯”已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 李良和姐姐丢下碗筷走出家门,巷子里已经挤满了街坊邻居,大家纷纷朝街口走去,按历年来的习惯,龙灯队伍会从东向西而来,一路上会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龙灯队伍。 “良哥,等等我们!”突然张俊杰的声音在后面响了起来。 李良回头一看,原来是张俊杰和晨晨她们,后面跟着的还有张欣、张佳等人。 于是两家人合在一起,混在人群中,一起汇入了了看舞龙灯的队伍里。 小小的禾k县城,活跃着好几只舞龙的队伍,各有各的绝活。有的是舞龙师傅的技艺高超,能够娴熟的舞出各种花样百出的动作;有的是龙灯做的好看、逼真,往往一上场就能夺得人们的满堂彩。 每到这个时候,也是舞龙师傅们赚钱的好时候。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辛苦一年,祈求新的一年有好彩头的人们,纷纷准备好不菲的红包,邀请舞龙的队伍去自家院子、堂屋里面转一转。按现在的行情,红包最少都得了两块钱,富裕一点的人家更可能会封上五块钱,李良知道母亲王秀兰今年准备的是一张崭新的十块大团结。 舞的好的龙灯队伍,往往一个晚上下来,能够赚到好几百块钱,十多人一分,每个人都能分到好几十块钱,这在工资才几十元的现在,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所以每年这个时候,舞龙师傅们都很卖力,得到的喝彩越多,就越有可能被祈求福运的人们请到家里去舞一舞。 一般是男主人提前在家门口候着,一看到舞龙队伍进了村子或者自家所在的街巷,就要赶紧抢着把龙头师傅迎进来,这时候女主人就要迅速在堂屋点上早就准备好的香烛,敬天地。 这时候龙头师傅就会举着龙头,他在鼓乐的伴奏下,举着龙头案首进了院门。然后要引导的后面的龙身、龙尾在院子里绕行一圈,完成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动作。接着龙头师傅还要进主人家的堂屋,在狭小的堂屋里也要完成一整套舞龙的动作,最后出来的时候在院子里继续一遍。整个过程要生动、顺畅、协调,而且速度要快,否则一个元宵夜就舞不了几家了。 最后龙头出门的时候,男主人要递上准备好的红包,舞龙的师傅不拘红包的大小,揣进兜里就去往下一家。 而看热闹的人们,则会跟着舞龙队伍,往往一看就是大半夜。李良跟着姐姐、张家兄妹一起,选择了一支舞的最好看的队伍,一直从城东跟到了城西。这支队伍最受人们的欢迎,每进一条巷子,都有热情的人们在家门口迎接。 李良看的新奇不已,在后世,这样热闹、喜庆的舞龙场面已经不多见了。到了21世纪儿子这一代人长大的时候,元宵节已经变得平淡,甚至少有舞龙的队伍。 而且到了那时候,舞龙队伍更多的是为了赚钱,他们往往不再走家串户的舞龙,而是只选择在商业街上。每当有商铺的老板请他们进店舞一舞,往往收费都是几百上千的。到那时候,年味变得越来越淡,再也找不回小时候过年的这种感觉了。 跟着这只舞龙队伍走遍了小半个县城,李良才和姐姐依依不舍的回家。 “良哥,等我长大了也要当个舞龙师傅,我要舞龙头!”张俊杰意犹未尽的嚷道。 “你不怕累吗?”李良笑道。 “不怕!” “那你可要好好锻炼了,一个龙头怎么也有十几斤,力气小了可舞不动。”晨晨在一旁说道。 跟着舞龙队伍走了大半夜,与晨晨姐弟几个分了手,李良一头就栽倒在自己的小床上不愿意起来,连姐姐呼唤他洗脸洗脚的声音都没有听到。 李萌为弟弟打好了洗脸的热水,见弟弟没有应声,走进他的小屋一看,李良居然已经打起了呼噜,外套都没有脱就困得睡着了。 “这孩子!”李萌笑着摇摇头,接着帮李良脱了外面的棉衣,盖好被子。又揉了一把温热的湿毛巾,帮着李良洗了个脸。 第二天十六一大早,李良就被姐姐李萌喊了起来,今天是开学报名的日子。父母已经上班去了,李萌正准备去上班,看弟弟还没醒,就赶紧将他叫醒。 “良子,快起床,今天是你们报名的日子,早点过去!”李萌叮嘱道,“你身上还有零花钱吗?记得待会要带点身上,今天要交学杂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