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了,也可以是世界观。
哈利波特就可以这么理解,它基本就是根据
“正常生活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的魔法世界”这么一个基本的世界观发展出整个故事;魔戒更牛逼了,托尔金直接构建出了一个宏大无比的中土世界,这可以看做是一个牛逼到炸的超级大点子,然后在这上面发展出荡气回肠的魔戒故事当然,点子一般,依然写成经典的作品也不少,但这就基本等于是写一部
“科幻背景下的严肃文学”了,这就对作者文学方面的才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比如我很喜欢的一篇:弗洛文奇的《孤注一掷》,一个俗套到不行的剧情,硬是写成这么一篇精彩、完美,令人回味无穷的硬科幻短篇,此乃真大师手笔说那么多废话,只是为了说明两点:1,点子对科幻很重要,2,刘慈欣《三体》系列中的点子数量质量都到了亮瞎眼的地步关于改编成电影首先,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我个人对三体系列拍成电影持悲观态度。
很简单,这是个中国的,至少就第一部而言,文革的情节就不是国外的团队能拍得出来的。
第二部和第三部倒是很值得拿给好莱坞去改编,但国内在几十年内应该都不具备拍出好的科幻片的能力.但还是yy一下吧三体1很适合拍成电影,电影的风格应该类似于《第九区》那样的低成本,少特效,但是思辨性强、讨论深刻的科幻电影,着力于描述
“得知另一个文明的存在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即书中的比尔马修的
“接触符号”理论。三体2也适合改编成电影,方向是好莱坞那种热血,豪华,巨星云集,特效场面亮瞎眼的科幻大制作。
个人倾向于拍成上下部,上部拍近未来的面壁计划和破壁计划,下部拍罗辑冬眠醒后的情节。
妈蛋,想想面壁人和破壁人的博弈以及下部水滴战役的宏阔场面就激动啊。
未来人类社会独特的社会心理状态和黑暗森林理论也给电影提供了足够的思想内涵,如果改编得好,拍成经典不意外。
三体3不适合,理由是我上面给出的三体3缺点,如果要改编的话,需要一个极其牛逼的编剧,大刀阔斧的对情节进行整理和修改。
但是由于三体3的场面变化之频繁,情节创意之宏大,以及故事情节跳跃之不合理,改编和拍摄难度都会很大以上。
编辑于2014-07-10赞同3.3k356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陈然189人赞同了该回答看了上面的评论,觉得很多人对科幻的感觉跟我不同。
科幻是理科生的聊斋与红楼梦,是成年人的童话。不值得太高看,也奉劝你不要贬低。
如果文科生还记得部分理科生对红楼的诟病是如何荒谬的话,我想他们也许能理解当理科生看到文科生评论科幻的文笔和人物塑造问题时是什么心情。
这里的理科生和文科生应当不限于高考分类,而是更广义的。以三体为例,我认同很多人对其文笔的批评。
大刘的文笔倒不差,细节描写,故事叙述都不挫,但感觉上还是没有达到那种一流家对人物的拿捏,对结构和节奏的把控水准。
换言之,战术能力有,战略能力不足。我看三体的时候也会觉得故事很散,节奏很蛋碎,但最终没有弃坑。
我自认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对于不是科幻的,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八成是看不下去的。
不是真的写得有多好,只因为它是科幻,我所谓的科幻。所以我对它的标准不同。
其实在我个人浅薄的观念里,和第九区那种,甚至都不叫科幻。它所传达的情怀就是当下人类社会里的情怀,和传统的艺术类型并无二致。
科幻带给人的可以是感动,但不应只是感动。更重要的是新奇,是冲击,是震撼。
如果仅仅是为了思考人生影射现实,科幻和传统文学还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会耐着性子熬过罗辑和他脑子里的小美女谈恋爱的桥段,放过干瘪的程心和莫名其妙出现的冬眠,去看光粒和二向箔,去看那些冰冷的星际荒原和泯灭的人伦,去看人们在刘慈欣的那个世界观里面是如何应对危机,如何定义价值。
读到人体阵列运算器能让我想到大三时的微机原理和alu,看水滴和智子封锁能让我想起我低空飞过的量子力学。
是的它们似是而非。但我能感觉到冲击。不过科幻却不能改变我。因为它所描画的世界与我们始终是有距离的。
或者可以说,对于一个足够世俗的人而言,科幻就像无病呻吟一样毫无价值。
如刘慈欣本人所说,科幻就是罗列可能性,它本身没有能力预言未来。
科幻所叙述的东西往往就是无法证明为真也无法证伪的。就像宇宙为什么一定是黑暗森林,它可不可以不是黑暗森林?
完全有可能。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宇宙的物质和能量是不是真的有限。
但我所能看到用到摸到的宇宙,却确实是有限的。就像我一直认为冷战结束不是因为人类进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