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陆贽的脸色很难看,但他还是坚持着提出一整套征伐渭北的方案。
军力方面,要使用御营右军、前军,其中右军依旧是高岳为主,前军委托浑瑊为主,计划动用兵力四万,战马一万二千匹,扫尾阶段可让皇帝的殿后神威军接上;
方策方面,依旧是稳住天柱军的平夏党项,集中主力敉平渭北的六府党项,对其他方镇依旧采取暂且姑息政策,至于对西蕃,则继续保持守御态势不变;
财政军资方面,计划来年春出兵,五个月内结束战事,打算用钱四百万贯,是场有预算的战争;
至于出兵理由,陆贽当然也替朝廷早就想好,那便是渭北六府党项曾勾结过西蕃侵攻长安城,并焚毁劫掠唐中宗的定陵,当真罪大恶极。
“军费方面,有没有什么困难?”皇帝最为关心的还是钱。
宰相李泌报告说,支用户部钱,外加小部分两税钱便已足够。
皇帝很满意,承诺这场战事结束后,内库里出五十万贯钱帛,作为将士的激赏钱。
而户部侍郎窦参也趁机向皇帝说:“臣已和中原、东南方镇达成协议,改原本漕运的长纲船为差纲船。”
皇帝便问什么是“差纲船”?
窦参回答说:
刘晏主持漕运时,曾专门在各地设置巡院、转运院,并造有船场,用长纲船将各地财赋折算成轻货,自扬子江发船,直运到京师为止,此便是长纲船,韩滉节镇宣润时亦是如此;可现在朝廷每年维系巡院(官员开支)和长纲船(船夫和造船、维修费用),需要花费一大笔钱,收税的成本太高昂,故而臣献“差纲船”之策——由各方镇、州郡自己出船,逐节将两税钱和斛斗米送到京师来,并在户部内设专门盐铁司判官综理此事,作为报偿,漕运沿途各个方镇适当增加些“留使”、“留州”钱,作为差纲船的薪酬,如此每年朝廷将减省一大笔钱。
窦参此举,一改过去盐铁转运使既管收税,又管运税的模式,实则将其分离:此后将由户部盐铁司判案官在京师,只管收税;各方镇和江淮转运使,只管运税。接下来窦参还向皇帝保证:宣武军答应,只要能每年增加点留使、留州钱,他们不但肯提供差纲船,还愿废除绝大部分埭塘(地方上私设的漕运收费站)。
听到窦参的这个建议,高岳转出班列,强烈反对,他手奉象笏:“如行窦参的差纲法,实则是让朝廷放弃对地方的经界、检田的权力。试问此后连漕运都分给宣武、镇海等方镇去打理,朝廷只能得定额的钱,那昔日陛下答应的量入为出,均衡各州各郡的财赋,减轻天下百姓负担,充实国库军用这诸般的运筹将从何谈起!”
“形势使然,安史之乱以来,我唐倚方镇而得以不亡,内征外讨,多是镇兵立功。如朝廷向地方夺利太甚,等于自毁藩屏。如今态势,臣认为朝廷和地方间,已不再是太宗、高宗皇帝在位的模样了。此一时,彼一时也。”窦参也强硬坚持自己的看法,“如废长纲法,用臣的差纲法,非但漕运不扰地方,便利百姓,每年还可为国家节省百万贯钱。”
“二三年内可能有些小好处,可长远看来,贻害的是整个国家。”高岳毫不让步。
陆贽赞同高岳的见解,认为用差纲法不过是苟且之计,等于国家默认放弃对地方赋税的清查掌控权力,此后强枝弱干、尾大不掉的态势形成,再想逆转可就困难了。
窦参则一再说,平羌费用要钱数百万贯、米一两百万石,都要倚靠东南的财赋,如果让他们知道,朝廷拿完钱后,还要推行高岳的经界法掘它们的根,怕是整个天下都要乱起来。
果然一听到此,皇帝脸上露出恐惧的神色。
昔日李希烈、李怀光、田悦、朱滔、王武俊等方镇的更迭叛乱,让他记忆犹新;更别说这经界法,怕是还会把一票原忠于朝廷的方镇给得罪光。
“经界法是先于凤翔、兴元推行,随即可在东川西川荆南等地再推行,和中原、东南的方镇如今并无关系。”高岳说到。
“高大夫此言,岂非掩耳盗铃?”窦参冷笑起来,意思是李纳、刘玄佐、吴少诚他们都不是傻子,更不是瞎子和聋子,你得晓得京师里的进奏院是干什么的,它不但是个驻京办公室,更是个情报刺探机构。
还没等高岳辩驳,窦参直接在皇帝面前弹劾起他来,“京师有识者皆言,‘高三不死,边事不止’,又言‘乱天下者必高三也’,如今朝廷和西蕃、党项,及地方方镇正是小康停战状态,正该涵养天下财力,休养生息时,高岳为邀宠占功,屡兴战火”
“窦中丞慎言!”那边李泌忽然断喝起来,“岂可以坊间风言,攻讦朝中大臣?”
窦参嘿嘿笑起来,也不反驳,便也不再说话,只是退在一侧。
皇帝暂时没法下决断,便说差纲法和经界法,容后再细谈不迟。
这场问对,因窦参的阻梗,不欢而散。
光顺门外,高岳和陆贽并肩而出,高岳犹自愤然,却看到陆贽的脸色愈发憔悴,便停止发火,关心地问他到底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