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雄主秦始皇> 第25章 一代权相(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章 一代权相(六)(1 / 2)

安国君在太子的位子上等了14年,已经年过半百才继承王位。他随即将华阳夫人立为王后,将子楚立为太子,兑现了他的承诺。赵国听说秦国新王即位,新太子就是在赵国做人质时名噪一时的子楚,不禁看到了秦赵两国修复关系的希望。子楚在回国后已经说服父亲,送出大批礼物结交赵国权贵和报答帮助过他的人,在赵国留下了好的口碑,也为赵姬和嬴政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生存环境,他们母子俩已经不用再躲躲藏藏。赵国随后客客气气地将赵姬和嬴政送回秦国,希望给终有一天要继位的子楚留下一个好印象,期待强大的秦国能对赵国另眼相看。这一年嬴政不到9岁,从此结束了他颠簸流离的童年生活。

安国君是孝子,他坚持要为父亲昭襄王服孝一年才举行正式登基仪式。在服孝期他没有闲着,除了赦免罪人、重用功臣等常规举措之外,他做了一件好事就是开放王家囿苑,让老百姓可以自由进出,在里面采伐和耕种。他长期做太子就如“在野党”,“执政党”昭襄王不容易关注到的事情他关注到了,他愿意更亲民一些。可惜天意难测,他服孝期满正式登基后仅仅三天,就突然犯病猝然去世,流星一般结束了他的王者使命。他死时53岁,谥号是孝文王。

就这样,子楚做太子不过一年,就突然被推上了秦王的宝座。一切是那样出乎人的意料,连吕不韦也始料不及。他原来看到昭襄王年纪大,估计这位秦王活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轮到安国君继位,那时作为太子的子楚就进入继位的等待期,没料到从他策划这个行动到昭襄王去世,他足足等了11年。当安国君继位、子楚成为太子后,吕不韦认为他还得继续等,按秦国的制度,太子尚且无权无势,吕不韦作为太子的老师,要发挥作用呼风唤雨就更没戏了。何曾想到之前的等待是那么漫长,而之后的等待又是那么短暂,一夜之间,答应与他平分秦国的子楚,果然做了秦王,这就是庄襄王。

子楚掌握了最高权力,马上提拔吕不韦做了相国,同时封他为安信侯,将蓝田12个县作为吕不韦的封地。子楚当然知道吕不韦的功劳之大,但是秦国上下了解这种功劳的却不多。为了给吕不韦铺平道路,子楚刚登基就派吕不韦率军攻打东周,强大的秦国对付苟延残喘、毫无反击之力的东周,如同石头砸向鸡蛋,一击即破。子楚要以这种方式让吕不韦轻松建立战功,使这位相国在秦国光彩亮相。吕不韦没花多少力气,就完成了一件意义重大的功业:历经37代君主,传承了867年的周王朝在他手上彻底终结,沉入到历史长河之中。

东周的地盘随之划入秦国版图。子楚随即将他对吕不韦的赏赐再升一级,将吕不韦的封地改为河南洛阳,也就是原西周和东周一带的地盘,食禄10万户——以10户居民供养这位秦国君主的大恩人。万户侯是历朝历代做臣子梦寐以求的最高待遇,在吕不韦之前,秦国还没有一个大臣能得到这样的封赏,包括翻天覆地地改变了秦国的商鞅,辅助秦惠文王搅得四海翻腾的张仪,四度拜相富可敌国的穰侯,得到的都没有这么多。在吕不韦之后,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萧何,三次加封食邑,最终也就12000户食禄;汉武帝时代的卫青与霍去病,军功之大空前绝后,卫青两次封邑,得到9800户食禄,霍去病四次封邑,总共14100户食禄。这些功劳盖世的大臣和将军,他们得到的赏赐与吕不韦相比,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不可相提并论。子楚虽然不能真的与吕不韦平分秦国,但是给吕不韦的赏赐之厚,的确接近登峰造极。商人出身的吕不韦,果然做成了天底下最大的一宗生意。

32岁登上秦王宝座的子楚正当而立之年,风华正茂雄心勃勃,他既要报恩更要强国,立志加快推进先辈的未竟之业。他灭了东周后马不停蹄,随即攻打韩国,夺取了韩国的成皋和巩县,使秦国的疆界再度东扩,直逼魏国国都大梁城下,切断了韩国与魏国的边界连接,并在新占土地上建立了一个新郡——三川郡。韩国已经向秦国称臣,韩王亲自到秦国叩见秦王,这么听话的一个国家,子楚对之依然毫不留情,他与历代秦国君主一模一样,弱肉强食的胃口永不满足。登基第二年子楚又发动了对赵国的进攻。曾经希望与秦国修好的赵国,美好期待变成了幻想,在国家利益面前,子楚毫不含糊,他不会因为与赵国的渊源就对其另眼相看。秦军横扫赵国上党以北地区,接连攻下37座城池。到子楚登基的第三年,上党、太原一带全部肃清,子楚在这片土地上设立了太原郡。韩国、赵国之外,子楚还顺带拿下了魏国的高都、汲县两座城池。

凶猛的庄襄王吓坏了各国诸侯。子楚继位仅三年就接连攻打了韩国、赵国、魏国三个国家,灭掉了东周,攻占了大批土地,在原来东方国家的领土上建立起秦国的郡,看这样的架势,庄襄王不把天下尽纳囊中不会罢手。各国在庄襄王身上看到了曾经横行无忌的昭襄王的影子,但即使是昭襄王,在登基后的头6年还主要是处理内政巩固政权,之后才逐步向东方扩张,而庄襄王甫一继位就雷霆出击,步步进逼,得陇望蜀,照这样的节奏,庄襄王在位的时间哪怕只有昭襄王的一半,天下恐怕就是秦国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