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雄主秦始皇> 第11章 世纪之战(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章 世纪之战(五)(1 / 2)

当赵国要做韩国上党郡的保护国时,昭襄王和范雎决定直接向赵国开战,秦国君臣不能接受赵国像小偷一样摘取本来是秦国的胜利果实。赵国毫不示弱,派出威震各国的老将廉颇率领赵军进驻上党郡附近的长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高平,迎战秦军。胡服骑射的赵军本来相当强大,不幸的是,强大的赵军遇到了更为强大的秦军,赵军还没有见到秦军主力,就在与秦军前锋侦察部队的遭遇战中吃了败仗,一名副将被杀。随后被秦军主力连破两座堡垒,活捉6名校尉,实实在在领教了“虎狼之师”的厉害。

出师不利的廉颇并没有惊惶失措,他久经沙场善于审时度势,当即决定转攻为守,不再与擅长野战的秦军硬拼,而是坚壁深垒打阵地战、防守战,拖住秦军使之动弹不得。在没有大炮炸弹的冷兵器时代,坚固的阵地防守往往会使进攻者无可奈何。

范雎看到秦军受阻,敌人堡垒不能从外部攻破,于是使用反间计从敌人内部下手。范雎不惜重金,收买赵王身边的人去说廉颇的坏话。范雎深知长期的阵地战对秦军不利,消耗太大,但对赵国也是巨大负担,只要把廉颇说成畏惧秦军,避而不战,劳师无功,没准就能使赵王产生怀疑。前线将军与国家最高决策者看问题的角度往往不一样,廉颇作为将军仅从军事角度看问题,只看战役能打还是不能打,而赵国朝廷必须考虑方方面面,包括国家对长期战争的承受能力。果然,孝成王看到廉颇长时间不能打败秦军,战争自4月一直拖到7月,赵军取胜无望,而人力物力却一直在大量消耗,不禁越来越焦急。孝成王虽然没有自己的祖父赵武灵王那般雄才大略,但是对祖父缔造出来的强大军事实力却深信不疑。廉颇不敢出战使他恼火,他风闻秦国看不起廉颇这位老将,认为他只会守不会攻,是个胆小鬼,而秦国最怕的是赵括,知道他是无所不能的军事天才。孝成王完全不知道他听来的这些消息全是鬼话,是范雎的反间计。

孝成王决定撤掉廉颇,以赵括统率三军,动员赵国所有拿得起刀枪的男子开赴前线,准备与秦国决一死战。孝成王要进行一场豪赌,手中的牌就是名将赵奢之子、马服君赵括。

在孝成王看来,赵括不愧为名将之后,深通兵法,极富韬略,军事见解连他的父亲赵奢也辩论不过他,真是虎父无犬子。孝成王喜欢谈兵论武很大程度上是深受赵括影响,他热衷夸夸其谈达到了几乎乐意与任何人讨论军事的程度。著名的儒学大师荀子曾拜访过孝成王,孝成王与这位大师讨论的不是学术,而是军事。荀子认为魏国的武卒比齐国的技击强,而秦国的锐士又比魏国的武卒强,但是没有将赵国的士兵与秦国比较,也许他心底里认为赵国可能比不上秦国,但不好当面说。荀子当时刚从秦国考察而回,对秦国印象极佳,赞不绝口。但是孝成王却颇为自负,他似乎认为精通军事学的人就一定是善于打仗的人,而赵国在军事研究上最负盛名。

孝成王忽略了一个事实,赵括从没有打过大仗,他的名气一半是军事理论上的,一半是父亲赵奢留给他的。孝成王还忽略了赵奢生前郑重其事留下的遗言:“绝对不能让我的儿子统率大军!”

赵奢是少有的军事理论和实战经验兼备的全能将军。他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用兵原则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这项原则曾被齐国名将田单嘲笑。田单以弱胜强,仅以5000名士兵和火牛阵就击败占领齐国的燕国大军,以一己之力光复了齐国,因此非常自负。他到赵国时故意与赵奢辩论,结果被赵奢纵古论今旁征博引驳倒,不得不折服赵奢的军事素养和超凡见识。田单的思维还停留在几百年前的春秋时代,那时几万人的战争就是大战,因此田单对赵奢动辄使用十万、二十万的庞大军队很不理解,而赵奢却觉得田单不但不懂用兵,连对时代发展形势变化都缺乏正确理解。在赵奢看来,当初周天子策封的诸侯数以百计,经过多少年无数次弱肉强食的兼并战争,只剩下七个大国,在这样的战国时代,战争规模又怎么能与过去相提并论呢?田单是危难中涌现的乱世英雄,名义上有齐国王室的远亲血统,实际上出身草莽,他有勇气有智谋,出奇兵打败了燕国,但这种成功无法复制。只打过一次胜仗的田单,在军事上确实无法与赵奢这种身经百战的将军相比。

赵奢虽然精通军事理论,但他之所以成为名将可不是因为理论水平高,而是因为他打败过不可一世的秦军。秦国与赵国之间曾发生过一场著名的阏与之战,当时是秦国进攻韩国的阏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和顺县西***国向赵国求援,赵惠文王打算出兵,但是秦军太过强大,阏与地形又太过险恶,连廉颇和乐乘这些著名将领都有畏难情绪,不赞成赵王出兵。只有赵奢主动请缨,敢于以胡服骑射的赵军挑战“虎狼之师”的秦军。赵奢先是有意示弱,长时间按兵不动迷惑秦军,待秦军稍有松懈就突出奇兵抢占山头有利地形,随后将庞大的秦军打得一败涂地,20万秦军几乎全军覆没。秦国多年来都没有吃过这样的大亏,从此再也不敢轻视赵国,使赵国保持了将近10年的和平,赵奢也因此成为各国之中罕有的能打败秦军的名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