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宋一品才俊> 第124章 难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4章 难题(1 / 3)

“这是一则极具境界的通灵灯谜呀。”秦允明神色认真的说道,他是当真对曲家娘子的才气所佩服,“这则灯谜以母字离合形扣住底字以后,馀部仍能成一字,并又巧妙地在面上揭示而出者,于作者止此一谜而已,但是于谜坛亦仅此一例而已。”

他总结道:“这则灯谜谜‘外极其像,内极其意’,兼有千思所得之‘奇’与妙手偶得之‘巧’,故能赏之清丽芊眠,诵之攡振金玉,味之齿颊留香!”

小郡王听得秦允明文绉绉的说了一通,虽然没有听得明白,但是却感受到秦允明对这灯谜的欣赏之意。他稍微收敛了神色,说道:“这么说,曲家娘子是故意刁难我了?哼,我认识的字少,读过的书不多,这么深奥的灯谜谁猜得出来。曲家娘子摆明就是不让我过关了。”

秦允明呵呵的笑了笑,说道:“小王爷,若真能轻易过关,蔡公子也不至于到现在还在苦思冥想了。”

小郡王想到蔡举这么聪明的人同样深处困境,心情稍微好了一些。他拿起了第二道灯谜,打开来看了一眼,连连大喜了道:“这个我认得,这个我认得。‘未意刘蝉亡蜀国,何因孙告丧吴都’,嘿嘿嘿嘿!”

秦允明听了小郡王把谜面念了出来,不由有些迷糊,什么刘扇、什么孙告?他从小郡王手里要过了谜面,念了道:“未意刘禅亡蜀国,何因孙皓丧吴都。殿下,这个字读禅,另外一个字读皓。”

“咦,不是刘蝉和孙告吗?我以前听说书先生讲过,他们都是三国时蜀国和吴国的亡国之君呢!”小郡王说道。

“他们的确是三国的亡国之君,不过你刚才真的把他们的名字读错了。”秦允明强调的复述了一遍。

“哦,管他的,咱们先猜谜。这怎么是要求打一句唐诗的诗句呀??咦,不是字谜吗,这是怎么回事?”小郡王看着灯谜说道。

秦允明有些奇怪,不是说第一关全部都是字谜吗?怎么忽然又变成了猜诗句了?不过他转而又想,反正这题目是曲姑娘专门为小郡王设计,或许是故意而为之的。

小郡王对着谜面看了一会儿,比猜第一道灯谜时更快的选择了投降。他转向秦允明,连连的说了道:“大郎,猜字谜我可以,猜诗句我可不在行,我都没好好读过几首唐诗,哪里知道这题目怎么猜呀!你来帮帮我吧。”

秦允明呵呵笑了笑,说道:“小王爷,一共才四个灯谜,你若让我代为猜出两个了,这可不太好吧!”

小郡王撇了撇嘴,一点都不在乎的说道:“谁让曲姑娘故意折腾我的,明明知道我读书不怎么多,竟然还出这么难的题目。而且这第二道灯谜明明是她犯规在先嘛,说好是字谜的,却出一个诗句的谜!”

秦允明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说道:“真拿你没办法。那我先看看吧,这道灯谜还真有些刁钻呢!”

小郡王赶紧将纸条塞到了秦允明的手里。

秦允明认认真真的将谜面“未意刘禅亡蜀国,何因孙皓丧吴都”默念了几遍,谜面是说三国末期的事情,刘后主亡国,乃为溺爱中贵黄皓;吴末帝孙皓之丧吴都,是因宠信中常侍岑昏。谜面当中又发问“未意”、“何因”,那就是表明在询问刘后主、吴末帝败亡的原因。再联想谜底是一句唐诗,难不成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他缓缓吸了一口气,应该就是这句李商隐的《登乐游原》里的名句了。

刘后主和吴末帝因为亲近黄皓、岑昏,将这两个人的名字拆开,单单取“黄”和“昏”,正好就成了“只是近黄昏”,这也应对了“未意”和“何因”的问句。

谜面出于作者杜撰,然而句式之工整、意味之深远,丝毫不逊于成句。多少兴亡之事、盛衰之叹,悉凝结于此两句之中。然而作者却不发惊人之论,用意十分,下语三分,以蜀吴亡国丧都之事,诘问缘由,答案却故意漫不经心,以“只是”面对,真可谓至炼之笔。“黄昏”一词在借指人名的同时,又映衬谜意——帝王昏聩,溺于酒色,于是帝业亦如同西山日薄,庶几黄昏之时了。

曲家娘子真不是一般人呀!!

“大郎,可想到谜底了吗?”小郡王等了半盏茶,有些耐不住性子问了道。

“嗯,想到了!”秦允明缓缓叹息了一声说道。他对这道灯谜同样是生出了一种钦佩之感,谜面设计的身为巧妙,对典故运用的娴熟又恰到好处,若没有深厚的功底只怕根本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可见曲姑娘还真是下费苦心了。

“快说说,快说说,谜底是什么?”小郡王赶紧问了道。

“应该是李商隐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后半句。”秦允明答道。

“只是近黄昏?为什么是这一句呀,这……这谜面和谜底怎么也是八竿子也打不着一块去呀!大郎,你会不会是骗我呢?”小郡王咬着手指头问道。

秦允明叹了一口气,自己真是吃力不讨好,费神费力的为小郡王解谜,竟然还遭到小郡王的怀疑,苍天啊!

不过就在这时,一旁的蔡举却深深点了点头,佩服的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