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书写方便,须将竹子的最外皮削去,或在内里面书写。把竹子烘干这个工序称为"杀青"。?竹简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册"字,象征着一捆简片系二道书绳,而金文中的"典"字则表示"册"在几上。”
他说着摸了摸鼻子,片刻后又说:“简策制度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商代,但其战国以前的简续实物,今天还未有发现,在周代的文献中有许多关于用简读传递命令及公文的记载。?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在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竹简成为各家著书立说的主要形式。这时关于使用竹简的记载就更多了。”
说完脸上的疑惑更深:“可是,听你们说这里是宋代古墓,然而骷髅手里却拿着春秋战国时期才用的竹简。竹简在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比较长,竹简起源于西周,历史上有记载的竹简是先秦到西汉,西汉时期,纸已经被广泛使用。至于五代十国、隋唐时期,都已经普及纸张了。所以,唐朝时期竹简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那么到了宋代就更不用说?,而且蔡伦在东汉时期就发明了造纸术,到了宋代更不可能再用竹简。”
说完,他又指着竹简上面的金蝉丝说道:“一般竹简都是用麻绳之类的绳子连接竹片,可是这个却是用金蝉丝!”他摸了摸鼻子又说:“金蝉丝拿来做竹简绳索,这个我倒是没有听说过,而且金蝉丝比较名贵却用在竹简上,应该证明这个竹简很重要,不过却出现在这个宋代古墓里面,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梁博说着又指着竹简上面的字说:“?殷周时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称钟鼎文广泛流行。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也称“秦篆”,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据文献记载。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由于是官书。小篆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如记功刻石。叔量诏版。兵虎符之类。”
“标准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这种在力度。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这两种特征。加之字体结构的趋简约固定的倾向。”
他说着,眉头一皱,顿了顿又说:“?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他揉了揉额头,一脸的不解:“所以说这到底是为什么?秦朝的竹简和字体,这是什么情况?”说着又打趣一句:“难不成秦始皇来这里参观了?”
我略微思索:“这还是宋代的墓吗?”说完我盯着旁边的青铜大钟和青铜小锤说:“这里摆放着一口钟和一小锤,意思是想敲响它,旁边又有一个骷髅,手里拿着竹简,那这个人是谁?”
杨帆咧嘴一笑:“大哥,想知道这个人是谁很简单啊!”
我感觉有点意外:“哦?怎么讲?”
他指着骷髅手上的竹简:“他到死都拽着竹简,想必这竹简应该很重要,我们不如拿下来研究研究,这样不就知道了?”
话语刚落,梁博骂到:“你特么猪脑子?谁不知道这竹简很重要?可是,拿走竹简触发了机关怎么办?再出现一次刚才的滚刀笼子你就满意了是吧?”
杨帆干笑一声:“呵呵,那怎么办?要不直接不管,通过这里不就行了?”
梁博扭头看着我:“虽然我很好奇这个竹简上写的什么,这青铜大钟和青铜小锤存在的价值,不过我遵从你的意见,你走咱们就走!”
我听罢沉思了一会:“我也很好奇,这竹简还有青铜钟和青铜小锤,包括这骷髅,这一切有什么关联……它们放在一起存在什么有用的价值,或者作用。”
梁博露出笑容:“我就知道大哥不会抛下这个疑问就走的。”
我没有搭话,冷漠眼眸平视通道深处,暂时还不知道这个通道到底有多长,才刚刚进入通道便发生了这么多事情,看来这一路注定是不安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