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大时代之1983> 第237章 知识的分量重于千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7章 知识的分量重于千斤(1 / 2)

随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国崛起》广播栏目带来的轰动,《阅读》、《读者》两本杂志销量井喷。之前连载有《大国崛起》的那几期期刊也都一时成了抢手货,学校、图书馆、工厂合作社的阅览室里这些杂志根本就见不到踪影,刚一还回来,就立刻被人借走,更有甚至,有人竟然用笔开始抄书。

没错,就是抄书,将连载有《大国崛起》的杂志借出来,然后亲自用本子全部抄下,就像小朋友的歌词本和摘录本一样,上面满满的都是抄写者对戈文和大国崛起的喜欢和眷恋。

而戈文也是一时间在北京城名声混的风生水起,能推脱的邀请都已经推脱了,尽管这样,还是有很多高校的演讲以及一些老前辈组织的笔会之类的邀请需要他陆续参加,一时间戈文的行程变得忙碌了起来。

不过,在今天,戈文推辞了手头上的一个关于大国崛起的讲座,和三联书店的龙绍大叔来到了北京最大的新华书店。

今天是三联书店走向未来丛书第一辑面试的日子,作为其中的一名作者,戈文自然要来书店看看销售情况了。

说起来,戈文来北京后还没有进过北京的书店,这还是第一次。

北京的书店在改革开放前,基本上是官办的新华书店一统天下。这个主渠道控制着当时人民生活的最大的精神食粮——书的征订、发行,从领袖人物的著作到各类文化、科技、教育、军事等作品以至到连环画、年画、照片、领袖人物画像、教材等等,可谓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1979年随着思想解放的春风,各类图书的出版开始呈现出繁荣的趋势,光靠新华书店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一大批民营书店应运而生,这些书店的老板大多是以文化人、退休教师、退休书店职工为主,相对于一般的新华书店,这类书店经营的图书在某一方面会更全、更多,服务也更人性化。

不过走向未来丛书因为出版社是人民出版社,同样作为官办机构,双方的关系一直都很密切,新华书店理所应当的成为主要的销售商。而且要调查丛书的销售数据,也只有在新华书店才能更准确、更具有代表性。

王府井大街14号的王府井新华书店成立于建国前,因为成立较早、规模较大、品种较全、服务较好,被社会各界人士誉为“共和国第一店”。五十年代王府井新华书店第一次扩建,占用了四层楼。七十年代书店进行了第二次扩建,扩建后的图书大楼总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营业面积3600平方米,是此时亚洲最大的书城。

在王府井书店的正门口,一条鲜艳的横幅高高的悬挂,上面写着几个大字“《大国崛起》作者戈文的首部译作《瓦尔登湖》火热上市!”。

很夸张的感觉。

看到戈文脸上的愕然,龙绍笑道,“没错,我第一次看到也感觉有些吃惊,不过谁让你最火呢!这第一炮想要打响,还真要借用你的名气哩!”

戈文苦笑,他惊愕是奇怪这个时代竟然也有这样的广告,至于是否借用自己的名气,对他而言反倒是无所谓。

“走吧,进去瞧瞧。”

进了王府井书店,戈文便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

在后世那个金钱社会,似乎所有人都很急切,无论做什么事都显得的急功近利很是浮躁,阅读亦然。

戈文穿越前曾看过一组数据,说中国国人每年的读书量不足五本,这还算上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课外书阅读量要求达到400万字,如果将学生们的读书量这个分子去掉,那中国人每年每人的读书量甚至不足一本。这样的数据环比世界各个国家简直低的可怕:全世界读书最多的犹太人每年每人读书高达64本,美国接近50本,日本40本、韩国11本、法国20本、以色列60本……

或许有人会反驳说我每天都要看一两个小时的网络小说。

拜托,网络小说这种快餐式的读书能叫阅读吗?

真正的阅读是需要读者在读书后理解和消化书籍内容的,要要给读者理性判断和理性思考的机会的。而网络小说这种阅读只能说是看书,只是一种消遣,看完就是看完,蒙头一睡,几乎什么都没有留下。

在后世看书人多,读书人少。

在后世浮躁在影响着每个人,真正能沉下来读书的人很少。

曾经戈文认为自己已经看不到那种手捧一杯茶,静静地阅读一本好书的美好印记,因为这样的情景似乎只发生在早已远去的工业时代。

但是他现在看到了。

就在这个依然充满理想主义和依然质朴却热情的八十年代。

看着眼前的景象,戈文终于明白为什么中国会在短短的几十年变成了世界强国,让无数国家对中国充满畏惧,充满警惕。

眼前——

每一个书架前都站满了人,连最生僻的哲学柜台都如此。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虔诚,那是对知识的渴求和向往。

每一个人的手上都小心的捧着一本书,干净的,粗糙的,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