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的尸骨逼迫我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向队长,您认为基督教不能适应中国土壤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基督教自唐朝以来曾先后四次传入中国,却都以失败告终。
以清末的排教尤甚,究其原因我想是:基督教原是穷人的宗教,却由富人带来;本是弱者的宗教,却由强者带来;本是慈爱的宗教,却由侵略者带来。
西方现代世俗资本主义文明的力量太强大了,以至于改变了基督教的精神。
中国民众的排教也在情理之中了。”
聊到这里,感到无法再开口问下去,向队长似乎也在沉思着同个问题——那么,这所大教堂是什么呢?
从前,它曾是爱、热情及信仰的结晶;
昨天,却沦为仇恨和蔑视的对象;
如今,又令人惊讶使人赞叹。
这个精神与物质的整体,这个思想与石头的庄严而又神秘的巨灵,准确地说,它是什么呢?
当考古工作陷入瓶颈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我手中的日记薄上。
由于任何科技手段对于历史真相而言都像撞了墙般通通失灵,我们不得不对高祖父的日记作一番考察,拨开迷雾,探清起源,然后顺流而下,看一看它辉煌灿烂的鼎盛时期。
了解这座圣墓教堂之所以发展的原因,也就能懂得它之所以衰亡、之所以从记忆里消失的原因,就能了解它的灵魂为什么会在这片远古的秘密森林里白白地游荡了近四百年的光景。
这本日记虽算不上什么值钱的文物,但在此时此地它的作用却价值连城,大家都迫切希望通过翻阅这本日记来进行一场“精神考古”,从而破解这幢埋没于森林中的神秘教堂的百年之谜。
向队长也示意现在可以拿出日记了。
我将日记薄轻轻平放在一张沾满尘埃的木桌上,陈旧的纸张霉味扑鼻,但字迹清晰,如同刚写不久。
大家点起马灯,围坐一圈,心情起伏不定。
从没有读过这本日记,就连女朋友的微博都懒得看,怎么会去看清朝祖宗的日记呢。
小时候父亲要我看,我却热爱电子游戏更甚于这老古董。
读大学了,父亲劝我看,我却将时光虚度于吃喝拉撒睡。
工作以后就更没有机会翻阅这本传家宝了。
但现在,恰恰正是阅读这本日记的绝佳时机,就让往事来清扫其中的迷雾吧。
好奇心驱使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日记,寄希望于穿梭那段幽暗的岁月,从这场“精神考古”中看清一百年前这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日记的封皮有被烟熏的痕迹,像是经历过炼狱的火焰。
第一页便夹着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巴掌大小,花边精美,这是高祖父晚年的一张留影——那清俊飘逸、慈悲安详、温润悠远的面影,有不属于这个世界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