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使我想起襄阳同济医院的碑文上刻的一句话,便拿出相机找到昨天拍的那张照片——“1891年,光绪十七年五月二十五日,受美国西差会派遣,加拿大籍传教士镇福林及其胞妹来襄阳创办基督教鸿恩会,传播西方文化,并开设鸿恩医院(后改为同济医院),为本地西医之始。”
这教堂会不会就是在那时候修建的呢?
于是将想法告诉了向焕堂。
向焕堂摇摇头,说从这座哥特式教堂的随便一处来看,都起码在300年之上。
接着他从包里取出《襄阳志》仔细翻了起来,忽然在《相传》一页停住,念:“这里有一条记载。传言在明朝天启三年(1623),意大利天主教首次传至襄阳城,并在襄阳以南大兴土木,耗时50年落成一座教堂。但随着时光流逝、战火连连,这座教堂便一度废弃了,当清兵入关时甚至就已无人知晓其具体位置,至今也未曾发现。这段历史也渐渐被当做民间趣事谣传。”
向焕堂顿了顿,似乎想到了什么,
“假设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教堂就是天启年建造的那座,那么它很可能是在1723年雍正登基后消失的,因为那时清廷颁布了长达百年的禁教令,所以后人无法知晓这座埋藏在森林之中的神迹。”
我质疑道:“但是您刚才也说了,祷告堂里那些尸体只是一百年前的,而《襄阳志》中所记录教堂的废止时间最早在明末清初,最晚也应当是在雍正登基。距今得在两、三百年以上才对,那么,这些尸体的腐化度显然是不符合的。”
“雍正之后,基督教再次来华传教是在鸦片战争前后,而其得以在华真正立足则是靠着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这一时期,天主教各修会如多明我会、巴黎外方传教会、圣母圣心会等会的传教士相继来华。新教各传教差会如圣公会、长老会、美以美会、循道会等也先后来华传教,在中国各地建堂创会。历史的断点才被连接起来,很可能就在那时,这座教堂才在时隔三百年之后被重新启用。”
很佩服向焕堂的博学强记,不愧是“学界活化石”,
但为了从他那里刨出更多精彩的推论,嘴上依然不肯认输:
“那《襄阳志》中为何没有教堂二次使用的记载?”
向焕堂和蔼地笑了笑,像对一个小学生普及历史常识一样解释:
“清朝中晚期,虽然传教合法,但基督教在民间还是被严重打压的。特别是经过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基督教被妖魔化得非常厉害,又有慈禧太后支持义和团扶清灭洋,所以在那样的大环境之下,这座教堂很可能是被秘密使用。正如这个地下祷告堂一样,无法光明正大地使用,而是要把信仰藏于地下。所以,只要不被发现和公开,《襄阳志》等史书便无法明确记载它。”
“那这些尸体会不会是当时政教冲突的结果?”
“有可能。”他严谨地翻起《襄阳志》,指着一处念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襄阳各地反外国教会侵略情绪高涨。是年夏,襄阳县令因拍发电报时与外国教会发生磨擦;同时,老河口不法教民,依仗教会势力毒打非教百姓,反而强迫受害人向凶手赔礼,群众激于义愤,包围了天主堂和福音堂,光化县令派兵保护教堂。群众饮恨而去。消息传到襄阳,各界群众都投入反教会斗争。襄阳城区查抄天主堂传教士的祭服、圣爵和十字架等器物,县属黄龙垱群众也进行了反教会活动。但各地不曾发生传教士伤亡事件,秩序井然。教案发生后,迫于帝国主义干涉,清政府下令保护教堂,弹压民众。次年,与法国领事签订丧权辱国的《议结合同》。”
“这么说,地上这些尸体应该就是1901年夏天的了。”
向焕堂沉重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