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甲午崛起> 1303 华皇的每一个决定都重若千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303 华皇的每一个决定都重若千钧(2 / 3)

报纸出来之后,看看英国人和沙俄的态度,会不会转变吧。”萌总裁忽然感觉头有点晕,做出这一系列重大的决定,他赌上的是整个国家,每一个决定,都让萌总裁感觉重若千钧。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记录了华皇说的要点,合上了笔记本,安慰华皇道:“陛下放心吧,我会安排好的。我出去做事了。”

萌总裁点点头,把头靠在沙发椅上,不想说话了。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心疼的看了眼华皇,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陛下,她知道,如果不是被逼到万不得已,陛下不会拿出这一系列举措的,陛下是很爱面子的人,向欧洲和全世界透露华国有放弃中亚的想法,这对于华皇来说,是非常伤害自尊的事情。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轻轻的走出去,关上门,然后就交代李泰熙去陪伴陛下休息,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知道陛下不想说话,需要好好休息的时候,安静,善解人意的李泰熙是最好的人选。

华皇最不放心的部分,其实还是货币,华元现在这么钢的住,这是华皇最大的依仗。

华夏在华皇之前,从来没有形成过统一的货币制度,在原本的历史中,一直到1949年中华国建立之后,才第一次有了能够控制全国金融的货币体系。

货币体系,这是一个国家的命根子,从人心来说,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容易说服,最容易的掌控的,尤其是这个年代还有着坚固的君权天授的思想,华皇已经是华国的皇帝,即便是民间有反对的声音,也不会有大规模的反叛状况发生,华国目前已经不具备割据势力的土壤了,华军要比清廷的军事体系强大一千倍。

明代时,西班牙的银元大量输入中国,使中国向银本位过渡,但是西班牙输入银元量多达十七亿两,中国原本的粮食本位财政体系根本接受不了,导致物价极度不均衡,土地兼并和炒物价现象严重。但是明朝廷并没认识到货币政策的作用,反而随意改变国家法定货币,基本上每个皇帝登基都废除上一任发行的货币,一夜之间家里存的银子都不能用了,这不是逼着资本家去买地屯粮食?

除了乱改法定货币之外,明朝廷还干过自己印假银票的事儿,更是加重了通胀。在如此混乱的货币政策下,明资本家们永远不可能发明股票、开设银行放贷以及从事金融活动。

没有金融业,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健康发展,资本家们只有土地兼并与囤粮食这两条路可走。明虽有内阁,然而内阁对皇帝负责,最终任免权仍归皇帝所有。

因此明内阁就算有票拟这种类似民主投票的决议形式,也不可能进化出现代民主制。

英国之所以在议会的道路上走的这么超前,就因为英王的权力一直十分有限,只有赢得贵族支持才能确保王位稳固。当光荣革命成功后,各派政治力量互相妥协,最终达成共识,于是形成了议会。

议会是资产阶级体现自己意志的最佳舞台,通过议会斗争,新兴资产阶级在武力与数量上的劣势被弥补,资本家们通过资本渗透获得政治实力。然而由于明朝皇权力量庞大,更有厂卫特务机构保障了皇权对整个官僚体制的威慑力,任何一派力量与皇帝分享权力都是不可能的。

没有议会提供政治保护伞,资本家只有用金钱和文官集团结盟,于是权力被**,中央政府逐渐失去对地方的掌控力,地方政府也逐渐丧失对社会的掌控力,这种失控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国家财政能力极速衰落,崇祯从农民身上征了辽饷征剿饷,却放着商业税不能收,那么不论是农民暴动也好,还是女真人的叛乱,明朝廷都没有实力去对付。

到了清朝同样是一样的历史循环,女真人汉化成程度那么高,事事都跟汉人学,汉人都没发明一套可长期运转的资本主义社会体系,怎么可能指望满清做到?

一直周而复始的浪费着机会,归根结底,是儒家的锅,是封建体制的锅,正是因为曾经的封建文明在华夏太璀璨了,要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文化都璀璨,才造成了惯性力量的强大,不管朝代怎么更迭,都逃不出历史的循环。

资本主义萌芽研究本身存在方法论上的争议,这是不必说的。但至少持此说的研究人员已经明确指出清代前中期(也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资本主义萌芽有明显的发展,并没有被扼杀。

清代前中期,我国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有了比较显著的发展,这种发展主要也是在手工业生产中。农业方面且不论。具体在商业上的表现,有长江、珠江、湘江河运和北洋(营口-天津-上海)海运贸易的发展,粮食、布匹的全国性市场的建立,商业会馆、雇工行帮的大量出现。在手工业上,表现为制茶、制烟、丝织、染坊、踹坊、造纸、印刷、采木、冶铁、采煤、制盐、沙船运输等行业中的由产业资本运营,采取手工工场、包买商等形式雇佣自由工人的现象。

但是,即便是这样,这段历史中,如果没有萌总裁的介入,这些早已经适合大规模发展民营经济的土壤也不会转化成资本主义变革,包括原本历史中的戊戌变法,和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一大堆变革,都是皮毛,因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