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甲午崛起> 1237 亚洲宣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237 亚洲宣言(2 / 3)

代以后,美国又重新提起门罗主义。

门罗主义形成的近因,是俄国要求攫取北美大陆西北沿岸地区,以及中拉丁美洲国家争取独立的斗争。

西班牙帝国在新大陆上的势力,随着拿破仑战争于1815年结束而瓦解。

1815年至1820年间,何塞德圣马丁引领阿根廷、智利、与秘鲁走向独立;而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的西蒙玻利瓦尔领导则领导自己的国家走出殖民主义。这些新成立的共和国期望获得美国承认,而美国国内许多人也认可这种想法。

但詹姆斯门罗总统与其国务卿约翰昆西亚当斯不愿在胜负未卜下冒国际战争之险。有人认为,就其作为看来,在欧洲列强未插手干涉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会让西班牙与各个起事的殖民地自己分出你死我活;另有人坚称,由政府承认这些战争并保持中立的态度看来,两人在法理上已然承认这些新国家。后面这项说法,因美国当时将海军舰艇售予这些起事的殖民地而获得验证。

英国则在维护君主制度与渴求新市场之间摇摆不定。

对英国而言,一整个拉丁美洲是个比美国更大的市场。

当法俄两国提议与大英帝国共同协助西班牙收回其位于新大陆的殖民地时,遭英国拒绝。

美国当时正与西班牙就《亚当斯─欧尼斯条约》进行交涉。

条约生效后,门罗政府开始扩大承认这些位于拉丁美洲的新共和国。

阿根廷、智利、秘鲁、与哥伦比亚于1822年皆获美国承认。

1823年,法国请求西班牙重新扶持波旁王朝执政,两国国内当时皆有传言警示,神圣同盟(即俄罗斯、普鲁士、与奥地利)在背后支持这些新兴的共和国。

两国交好的消息令当时的英国政府(由詹姆斯伍尔夫和威廉彼特及其他政治家共同合作)将法国逐出新大陆的努力前功尽弃.而法国将因此于美洲大陆再度得势。

英国外相乔治坎宁提议英美两国联手戒备法西两国的干涉。

托马斯杰斐逊与詹姆斯麦迪逊鼓励门罗接受此议,但约翰昆西亚当斯抱持怀疑态度。

亚当斯当时也顾虑著俄罗斯与墨西哥两国插手英美两国皆声称为其领土的奥勒冈国。

在1823年11月7日所举行的内阁会议上,亚当斯反对坎宁之议,声言“对俄法明白表示我们的政策,较充当英国战舰舰艉之救生艇,为更坦率而有尊严的作法。”

亚当斯于会议中力战各方,终于说服全体内阁采用独立政策。

在门罗于1823年12月2日于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所阐释的观点,即后世所称之门罗主义。

就实质而言,美利坚合众国正告旧大陆上的列强,美洲不再开放给欧洲成立殖民地,而任何延伸欧洲势力至新大陆上的作为,美利坚合众国将视之为“危及我国之和平与安全”。

美国不会介入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也要求欧洲各国不插手美洲事务。

此一公开宣示,抵触美国当时与欧洲列强在伊斯帕尼奥拉岛附近多处的殖民地之合作。

伊斯帕尼奥拉岛曾遭多次占领,今为圣多明哥与海地之所在。

法兰西与西班牙两国皆对该处有兴趣,企图于该地重新取得利益,或再度发挥原有之影响力。

十九世纪时,西班牙在这些作为上较为成功。就以后的事实发展来看,美国藉门罗主义在加勒比海各处纷争中随意支持任何一方,以维护短期的经济利益,而非用以立下藩篱阻绝欧洲的干涉主义。

1823年12月2日美国第5届总统j.门罗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史称“门罗主义”。

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提出“你们别插手”。

从t.杰斐逊执政起,美国进入大规模领土扩张时期。

其扩张政策与英国发生尖锐的冲突。

在美英战争(1812)中,美国向北扩张的企图受挫,因而把扩张的矛头指向拉丁美洲。

可是,欧洲的“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英国也乘机向拉美地区扩张。

1823年8月,英国外交大臣g.坎宁邀请美国共同反对俄、普、奥三国“神圣同盟”对拉美各国的干涉,禁止再把拉丁美洲殖民化,得到门罗的赞同。

1823年12月2日,门罗总统在致国会咨文中宣称:美国将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或它们之间的战争;美国承认并且不干涉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保护国;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欧洲任何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

实际上,宣布拉丁美洲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

从某种意义上讲,门罗主义在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已独立的拉美国家再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的作用。

在随后的历史中,门罗主义成为美国外交的重要基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