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甲午崛起> 1004 大国风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004 大国风范(2 / 2)

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到了16世纪下半叶已经开始衰落,为了挽救帝国,以穆斯塔法雷希德帕夏和米德哈特帕夏为首的有识之士展开了一系列救亡运动,进行了民主改革,1875年底,奥斯曼帝国内外形势迅速恶化。

小亚细亚的北部和中部地区发生大饥荒,财政濒临崩溃,列强干涉的阴影笼罩全国。

在这种形势下,国内政治斗争炽热化。

1876年5月30日,阿卜杜阿齐兹被推翻,另立穆拉德五世为苏丹。

8月31日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接替精神错乱的穆拉德为苏丹。成了了西方式的资产阶级立宪君主政体,但民族矛盾在民主的旗号下蔓延。

在黑塞哥维那、波斯尼亚和保加利亚相继爆发了起义,并很快波及到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这两个土耳其的藩属国。

土耳其对起义者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但却未能控制巴尔干西北部局势的变化,它在巴尔干的统治开始动摇起来。

面对这种局势,欧洲列强中的俄、奥、英三国表示了自己的特别关注。

尤其是俄罗斯,它认为,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使自己在巴尔干地区既丢面子又丧失了威信和影响,它需要寻找一个机会重新回到巴尔干,恢复原有的一切。

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想通过控制巴尔干进而控制由地中海进入黑海的咽喉博斯普鲁斯海峡,以便打通它谋求已久的在西南方面的唯一出海口。

因此,它对土耳其局势的恶化幸灾乐祸,并积极地加以介入。

沙皇政府打着“拯救土耳其帝国压迫下的基督徒”和“保护斯拉夫兄弟”的旗号,先是通过外交途径向土耳其政府施加压力,但效果并不显著。它所提出的集体保护斯拉夫人的建议遭到了受奥匈帝国支持的英国的反对。

随后又倡议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保加利亚实行自治,亦遭土耳其的拒绝。

土耳其恃仗着英国在背后的支持,力图在战场上彻底打败起义者和于1876年6月30日对土宣战的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

当战场上的形势明显地有利于奥斯曼帝国政府时,沙皇要不是因为华国的强大威胁,早就要正式对土宣战。

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均宣布加入俄方,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在这个背景下,各国政要抵达鄂木斯克。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则是沙俄的皇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