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门的第二天,九阿哥和哈季兰就开始看以后住的地方。听九阿哥说这个府大体上是按照图纸改建的,有很多是沿袭了原先旧宅的格局,甚至有不少地方保留了下来,只是稍加翻新。最难得的,是有许多老树,主要是松柏,也有些桃李槐,因此与其他新建的府第相比,这里称得上是绿树成荫,倒省却多年育树的功夫。
中路上的三个大院子,前院充作会客与理事所用,西厢是用作待客,东厢是外书房,全部三间屋子打通,明亮阔朗,只用圆光罩和多宝格稍作间隔,几张大案,许多书画卷,屋后还有个小天井,一口深井一条沟,专供外书房用水及排水所用。
接着的正院,正是哈季兰所住的地方,除去三间正屋与丫环所住的两个耳房,东厢是哈季兰用的内书房,隔了间杂物房,便是厕所。而西厢大屋空着,家俱用品都是齐全的,比较特别的是盘了两个炕。这里可能是预备给近侍的嬷嬷们的住处,不过现在空着。挨着它的房间,盘了个灶,正是小厨房。
第三个院子是空地,几间大屋都用来存放大件家具,桌椅屏风之类的,换季时也可更换。正屋里还放了御赐之物。
东西四个小院,除西一院是二位先生住着,又有侍卫的房间外,西二院也是存房东西之处,不过放的是哈季兰陪嫁的东西,还有些瓷器摆设之类的。此处有专人把守,免得有人顺手牵羊。
哈季兰看了,便打算等闲下来时,将陪嫁地东西收拾出来。贵重的都放到正院里去。九阿哥很是赞成,而且对于她带来的几幅字画尤其感兴趣,很想马上拿出来瞧。哈季兰睨他一眼,想不到九阿哥还很文雅呢,哈季兰就吩咐静儿先把这几幅字画送到内书房去。
东边的两个院子,除了东一院是客房外,东二院是空着的,眼下只是备齐床铺家俱之类的。
前宅差不多就这么大,三院之后,通过两排后罩房之间的一个小院落,便可到达后花园。与别地花园也有大门牌坊不同,这里是穿过月洞门便是花园了,只有边上两间屋子可用作上夜之处。
一进园子,便看到一处小湖,呈横向的橄榄状。九阿哥拉着哈季兰的手往右边走,入眼之处俱是青翠,却是一片松柏林,林间隐隐露出亭子地檐角和房屋的屋顶。湖水不深,岸边有一处缓坡,满地半黄的草。两株高大的槐树,少说也有上百年了,竖立在湖边的草地上。哈季兰走过去,踩着那草,觉得软绵绵的挺舒服,九阿哥笑道:“等天气暖和,就可到树下来,铺几个垫子,挨着看书聊天,放放风筝呢。我已经叫人买了几个好的,等风一起,咱们就来放,你说好不好?”
哈季兰没想到九阿哥能这样,心里一甜,看到远处有屋子,便开心地往那边走,九阿哥笑吟吟地跟过去。
前头有一条小溪,水面只有三尺宽,却有一处小小地石板桥,踩着桥面往水里看,可以看到手指头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哈季兰笑道:“这里还要架桥?在水中间放块石头,就能轻轻松松迈过去了。这桥看着象是玩具似的。”
九阿哥却道:“本来我也这么想,可听说夏天时水面高涨,把那石头淹了,经过的人都怪狼狈的,我只好叫人弄了这个桥。你若想玩,叫人摆两块石头过来就是。到时候爱走哪个走哪个。”哈季兰不禁哑然失笑,接着往前面屋子走。
这屋子相当大,左边还挨着两间,看上去一间比一间小。最大的屋子,正开六扇门,门上挂着块匾,上书“静和轩”三字。屋中的格局,像是起居室加书房地结合体。有罗汉床与炕桌,也有书架书柜多宝格,一张大案,周围地上三四个瓷缸,有两个还装着不少卷轴,屋角还放着两个炉子。
九阿哥道:“你瞧这里怎么样?我专门让人收拾的,在前头住厌了,咱们就搬到这里来,想做什么都行,可比住在前面光看那几棵树强。”哈季兰周围打量一番,挺喜欢这里,只是还有些疑问:“那睡哪儿?难道睡罗汉床?平时还好,到了冬天会很冷吧?”
九阿哥笑着拉她左转,绕过碧纱橱,却是一间小些的房间。原来这三间是打通的。这间屋子里盘了个大炕,挨边一溜小柜子小箱子。铺着厚厚的褥子,看着就暖和。
九阿哥拉着她继续左走,却在穿过一个小门后,到了一间更小的屋子。这里与方才那间不同。放了一架黄花梨月洞式门罩架子床,挂着芙蓉轻纱账,铺着竹席,周围的用具,多是竹木所制。连窗子也多些大些。一阵风吹来,便让人觉得格外地冷。
九阿哥道:“这里是夏天住的,方才的是暖房,这里是凉房,我们就按天气换着住,如何?”
哈季啦不由得好笑:“好是好。可从没听说过这样做的。”
九阿哥却满不在乎:“那就从爷开始吧。这园子里许多地方都能住人,我们爱住哪就住哪,住烦了就换地方,也能时不时换换心情。”
哈季兰笑着随他转出屋子外的游廊,见前头湖面上种了许多荷花,不过这时节都枯萎了。九阿哥拉起哈季兰沿着游廊往前走。这游廊一面是粉白的墙,墙上开了各种形状地窗,有梅花形的,有菱形的。有五边形的,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