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口沙滩上的最终决战,就在这不经意之间迅速展开。
唐军阵地上猝然发动的箭雨攻势,瞄准的就是这些正在修路的百来名契丹步兵,以及混在他们中间的萧鲁英将军。
“箭袭!箭袭!”
萧鲁英一见唐军箭雨发动,立刻转身拨马就跑,同时也高声发出了警告。
早就提心吊胆,时刻准备着的一百多名契丹修路兵们立刻扔掉手中的叉子,纷纷矮身躲在竖起来的大盾后面。
第一蓬箭雨落下来时候,很多都打在了契丹兵们的大盾上,发出噼里啪啦犹如暴雨洒下来的那种密集雨点声,扣人心弦。只有不到十名契丹兵因为动作慢了或者角度原因被射中,几声惨叫后躺在了地上,还有一名骑在马上的萧将军的亲兵被一箭射中后背,翻身落马。
萧鲁英动作很快,第一时间就催马往回逃,将将避过了所有的羽箭。
“再来,准备,放!”
打马加速的时候,萧鲁英已经听到了唐军将领正在下令施放第二轮箭雨,紧接着背后又是嗡地一片嘈杂的弓弦声,唐军第二轮箭雨又一次射了出来!
尽管弯腰躬身趴在马脖子上,正在往回逃的动作非常不雅,非常狼狈,但此时萧将军的心情却是非常的好。
没法不开心啊,原来唐军这些只会装逼的菜鸟将领,根本就不懂得指挥弓兵打仗啊!
要知道,萧将军可是弓箭专家,对于弓兵作战的理解那是非常深刻的。很多小说在描写古代弓兵打仗时,总说数千名弓兵射了一箭又一箭,射到手都酸了肿了抬不起来了云云。其实那都是忽悠,让这些小说家们真的去指挥战争,死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很简单,因为他们自己根本不懂射箭!
古代战争给普通士兵们使用的弓都是粗制滥造的,制作弓弦的材料也是牛筋牛皮树皮什么的有,毛刺多不说,弓的弹性也很差,士兵拉弓的时候往往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拉开。
费力还不是主要的问题,最麻烦的,就是弓弦非常割手。
像刚才那个愚蠢的唐将那样,指挥弓兵们连续快速地拉弓射箭,最多射三箭,大部分弓兵的手指都会被割破流血,然后整支弓兵队就基本可以歇了。有一些有经验的老兵可能会在手指上缠上布条什么的,但也最多射出五箭,布条就会被扯碎,手指开始流血。
所以,对于需要保持持续而快速射箭的职业弓兵来说,有一个装备其实是很重要的,那就是扳指。
扳指就是像螺帽一样的一个厚厚的小圈,套在拇指上,承受拉弓时候的弓弦割力。东西虽小,却可以成倍放大弓兵的作战能力。
在唐末的这个年代里,扳指通常是用牛角做成,制作起来非常麻烦,一般只是配备给将领用,算是一种奢侈品。普通小兵根本就没有标配扳指的说法。
这就是为什么萧将军一听到唐军这么快就发动了第二轮箭袭,立刻反应过来,这是个好机会!
“哇咧!”
萧将军毫不迟疑地大吼一声,下达了契丹军的总攻命令!
反正那段烂路已经填的差不多了,此时不攻更待何时!
第二轮箭雨落下来的时候,声势比刚才第一****得多。唐军的弓兵布阵分成左右两边,刚才第一轮射箭的只是王大锤小队里的一百五十名弓兵射出来的,方向比较一致,契丹兵的大盾挡起来也比较方便。
而第二轮却是左右两边一共三百名弓兵一起射出来的。因为刚才赵校尉回来路过时,已经指定了王大锤统一接管所有的弓兵队。
一共三百支箭形成交叉火力射了过来,这下子那些契丹兵们虽然身前有大盾护身,也没法彻底掩盖自己的身体了。
呼啦一声第二轮箭雨落地,四十多名契丹兵翻身倒下!惨叫声响成一片。
作为一个冉冉崛起的民族,其悍不畏死,藐视一切敌人的血性,是根植在每一名普通士兵心底的。
心高气傲的契丹兵们哪里肯这么窝囊地躲在大盾后面任由唐军来射啊!一听到长官喊“哇咧!”,这些本来只承担修路任务的契丹士兵们立刻都跳了起来,拔出挂在背上的单刀,将大盾顶在身前,自发地举起刀就奔跑着向前冲!
身后奔腾如滚雷的马蹄声也响了起来,这些奔跑中的契丹兵们知道身后的骑兵大队也开始冲锋了,大家都更加地疯狂,人人双眼通红,面色狰狞,抛却一切杂念,奋勇向前!
“哇咧!”
骑着黑马快速窜回唐军阵地的何平,一路不停跑回帐篷处,迅速放下昏迷中的单武,交给刘七和陆敏儿去处理,然后手中长枪一挥,王大力所带领八十多骑吐谷浑骑兵便跟了上来。
从被填平的烂泥地出来,距离唐军阵地上第一个舢板堆起来的阵地,还有一百多米长的平地,这是骑兵屠杀步兵的最佳场所。
不过在这个短短的时间窗口里,在这片沙地上发威的不是契丹骑兵,而是唐军骑兵!他们所要屠杀的,正是这些不知死活没有骑马就敢冲上来的契丹盾牌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