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科幻灵异>地球黑科技传奇> 第二二一章步入疯狂的年代(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二一章步入疯狂的年代(一)(1 / 2)

第二位,后世鼎鼎大名的捷克(动物形象为鼹鼠,还记得那部童年的同名动画吗),出名的原因是其武器在抗战时期的中国大量使用,布鲁诺工厂仿毛瑟98K步枪的VZ24步枪在37年的时候国民政府一口气就订购了10万支的数量,另有数量不详的ZB26轻机枪装备于中**队,当然也有砸牌子的烂货:ZH-29半自动步枪,卖出去了将近10000多支,最大的买家还是中国(难道炮党是天生的饥不择食?),这里面重机枪当属ZB-37(57)风冷式重机枪,当时的国民政府订购了1000挺,实际上1937年抗战爆发后,只有850挺经香港和仰光运交。还有他本身生产的斯柯达火炮从47毫米-305毫米口径都算是在整个欧洲数一数二的。

接下来,咱们重点讲它的小豆丁坦克,没有说错,鼹鼠连中型坦克也只是被吞并和二战结束后才搞出来的。

这得从鼹鼠于1930从牛牛进口的那3辆“卡登罗伊德”超轻型坦克(实际上应该算是超轻型装甲车,连炮塔都没有,更不要说火炮什么的,只有2挺7.7MM的维克斯机枪作为战车的主要火力)说起。作为鼹鼠国内有名的CKD公司在该型坦克(装甲车)的基础上研制了编号为P1轻型装甲车和P2轻型坦克,而鼎鼎大名的斯柯达公司则只是负责P2坦克的炮塔部分,斯柯达公司还没有完全拿到坦克设计。

时间转动到1934年,经过漫长的实验后P2坦克被正式命名为LT-34坦克,这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LT-35(35t)和LT38(38t)轻型坦克的原型,重量:7500KG,成员:3人,武装:A-3型37MM坦克炮,装甲:15-8MM,发动机:62.5马力,极速:30KM/H。比起FT-17这货要好得多,至少速度上要比才10多KM/H的FT-17跑得快些,武备上两者却是半斤八两。

由于这款LT-34发动机功率先天不足,所以鼹鼠军方决定研制新型坦克(对于发动机那可怜的62.5马力功率充满怨念,难道不能再快一点吗),并由斯柯达公司全权负责(明明主要经营是生产火炮的,跨界生产闹那样)。同年1934年2月(速度好快),斯柯达公司拿出了两辆全尺寸模型,10月,斯柯达公司造出了两辆,命名为S2的原型车,在对其进行改进后,1935年10月,该坦克获得了LT-35的正式命名(当当当,鼎鼎大名的35t闪亮登场)。

该型坦克在设计上有许多优点,比如使用了气动换挡机构,这种机构在其他坦克上是少见的,因为这个设置,驾驶坦克十分轻松,可以有效降低了驾驶员的疲劳度,适合长途奔袭作战。(懒人的福音,对于身体发育不良的旧中**队来讲,这简直就是为其量身定做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驾驶员的要求非常高,可惜的是捷克没有打算卖。秃子想要那是不可能的,鼹鼠连自己都没有装备)

该坦克装甲使用铆接式结构(前面才讲到铆接的坏处,估计是为了省成本之类的吧),最大装甲厚度为25MM(完爆脚盆鸡的89式材质低劣的装甲钢),以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标准看,是十分先进的。(在现如今大量装备二战后期中重型坦克的兔子红军眼里,眼前的这个“小家伙”只不过是外面一堆薄皮、内里数个金属框架搭接而成的棺材,炮塔搭载的37炮连兔子红军所拥有坦克的一层皮都打不穿,相反兔子拥有的虎、豹的75/88炮一炮就能带走这个可怜的小豆丁,说实话这个小家伙在兔子眼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战五渣渣,其它方面更没有虎、豹之流坦克牛)

LT-35产量为200辆,二战初期为汉斯喵缴获,广泛的运用于喵军和其小伙伴部队,喵军将LT-35称为PzKpfw35(t),括号里的t不是代表吨位,而是代表缴获自捷克。(倒霉孩子本来指望牛牛和高卢鸡帮忙的,结果那两个家伙转过背就把捷克给卖了,倒霉孩子还没有作出反抗就被汉斯喵缴械然后不费吹灰之力的给吞并了,小胡子元首早就眼馋苏台德地区了,加上整个鼹鼠在欧洲算是最好的军工体系,其实一战结束后即第一次水蓝星开片刀大战,战败后的汉斯喵被这样那样的限制和这不准那不准,直接导致了小胡子盯上了身边的鼹鼠,一句话谁叫你国小好欺负呢)

LT-35诸元:长:4900MM,宽:2160MM,高:2350MM,乘员:4名,战斗全重:11000KG,发动机:斯柯达汽油T11,功率:120匹(89千瓦),最大速度:34KM/H。最大行程:193KM,装甲厚度(毫米/倾斜度):炮塔正面:25/10,炮塔侧面装甲:15/14,炮塔后部装甲:15/15,炮塔顶端/底部:8/81,火炮防盾:25MM,车体首上装甲:25/17,车体:25/30,车体上部侧装甲:16/0,车体下部侧装甲:16/0,车体尾上装甲:15/60,车体尾下装甲:16/0,武器:1门斯柯达A3vz.34-37MMM1934炮(斯柯达47MM-A5),2挺7.92MM-MG34机枪,备弹量:37MM炮弹72-90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