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四国共伐蜀
太子齐祎在杭城,先与吴国王子英靖交割,吴王原就许诺,将所占越地作为嫁妆,送给齐祎太子。现在齐祎太子成为越王,管理越地,自然是顺顺当当的就接收了。
吴王子英靖在杭城带了几日,也就带着吴军撤回吴国。
大理王子段克坚也在杭城待了几日,按照大理王的意思,大理军队也全部撤回大理国,所占越地尽还齐国。
齐祎太子分派军政,由李国公挑选越国原有朝臣中的贤者,留在自己身边协助处理政务;子龙带大军坐镇福城;张彦坤带大军坐镇上城;霍远带领一部军兵,去各地收容散兵游勇,清剿流寇,或是不肯归顺的越国军队。
楚国得到了消息,说是越王已被齐军俘获,齐王在鲁城亲自接见,并封越王为留荫侯,为他建了气派的侯府,一家人安置的妥当。齐太子出任越王,管理越国全境。于是楚王派出两路使臣,一路去齐国鲁城道贺;一路来杭城向太子道贺。
此时已是深冬,越地气候温暖,和齐地又不相同。太子让子龙和张彦坤尽快整编所收拢的越军。同时将各地城防、关隘进驻齐军精锐部队。
霍远的战果也很可喜,各地有些散乱的越军,听说是霍王爷的公子前来收编,也基本都放弃了抵抗,归顺了齐军。就有个别抵抗的,也被霍远大军顷刻征剿。
不出一月,越地已经是基本肃清。太子盘点军马,在越国境内的齐军本有人马计:青州兵八万,徐州兵三万,其他各地所调集的齐军三万;收编越军八万人。太子任命子龙担任越国兵马大元帅,霍远为副帅,负责指挥越国的三军;张彦坤任边防总都统,统领各地的守军;刘运忠本已请辞回家,也被齐祀找来,继续担任杭城的守备将军。
越人对于国家的概念比较模糊,至于换了越王,百姓也并无太多抵触。何况齐国得了天垂与河图,千日内即可统一华夏,几乎也是任人皆知的。现在看齐军到了越地,也是秋毫无犯,官差较之往日,也是随和了许多。百姓自然也就拥戴,加之春节临近,新越王又传令各处城防,开仓放粮,周济百姓,越地各处皆是欢声雷动。齐呼越王万岁。
齐祀从太子那里跑出来,就带了莹儿离开杭城。他知道莹儿不太喜欢太子妃,自然不能让莹儿再与太子妃见面。两人带着明惠姐妹,就去了大理,寻段王子夫妇,在大理国度过了这个春节。
春节一过,王子齐禄也到了信城,大都的军务另派人去了。齐禄与楚国公主的亲事已经定下,楚王与齐王也约好,待齐禄与公主完婚,齐、楚两国共同对蜀国用兵。
齐祀在大理也与段王子积极准备,大理国王同意由段王子率领三万大军协助顺王对蜀国的进攻。
太子齐祎成为越国新王,一方面积极治理越地,一方面也派霍远带着五万大军从上城出发,进军到楚国边境,等待与大理军队和楚国军队,一起攻打蜀国。
吴王子英靖也受吴王委派,负责为信城的齐军提供充足的粮草。
顺王带领着两万龙骧军,与驻扎在信城的六万多齐军一起推进到了蜀国边境。
楚国国王与丞相东方胤商议,既然楚齐结亲,而且顺王得了蜀国,极有可能就任蜀王,那么王子齐禄将来就是蜀国的****,楚国作为姻亲,自然就会从中受益。所以楚国此次也是派出三万大军,由大将军东方义率领,集结于初蜀边境。霍远所率的齐军也随着推进到楚军的侧翼。
此时蜀国的边境,自南往北,分别集结了大理、越军、楚军、齐军四国二十多万大军。
蜀国国王刘胜再也沉稳不下来,也推脱不开了。他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对策。一如当初是否联合越国一样,朝中是意见不一。有的建议分兵相拒,与齐军决战;有的建议派使臣去齐国求和;有的则主张迁都,有的主张与秦国联合。
刘胜被众人争吵的晕头转向,只觉得脑袋昏沉沉的更拿不定主意,于是就散朝。留下元帅与丞相,其他朝臣都散去。
蜀国元帅杨允,是位久经沙场的老将,自然知道此次齐国联合多国用兵,其意绝不会只是侵占一点蜀地这么简单。
齐国从与陈国交战以来,败陈军,占楚地,夺越国;与吴、楚、大理联姻,此时整个华夏,仅剩燕国、陈国、秦国能与之抗衡。其他小国,如项国等,基本都已经成为齐国的附庸。蜀国若想抗拒四国联军,恐怕仅凭蜀国之力是万万不能的。
杨允的想法就是联合秦国,共同对抗齐国。按杨允的计议,由蜀王派使臣去秦国,许以重礼,请秦国派兵援助。
蜀国丞相苏朗,则建议与齐国议和。苏朗认为:四国联军还是以齐国为主,只要向齐国提出议和,和谈成功,四国攻蜀的战祸自然也就消弭了。
杨允指责苏朗软弱误国,求和无疑是卖国;苏朗也说杨允是为了手中的军权,要将蜀国置于战火之中。
两人在蜀王面前又是一通争执。蜀王被他们吵的心烦意乱,就问道:“杨元帅,你说与秦国结盟,结盟后我蜀国与秦国对抗齐、越、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