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情都执行下去,鲍鸿继续研究科技树的发展。不过,这个东西毕竟是要在实际中去发现的,凭空想象很难想到什么科技树发展的头绪。
“系统提示,豫州主持战局的张梁召唤了管叔,蔡叔、武庚等人。”
鲍鸿闻言一愣,系统突然之间冒出来这一句,倒是让他完全没搞清楚状况呢。
“你说张梁复活了什么鬼?我怎么没听说过那几个家伙?”鲍鸿疑惑道。
“哦!这些家伙是商周时期的人,估计你也只知道封神榜,不知道这些历史人物!”系统笑着解释道。
公元前104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他的弟弟周公姬旦,是一位有深谋远虑的大政治家,是他夺取天下、巩固政权的主要助手,为他提了个好建议:一、把商纣王的儿子禄父(也叫武庚)封为商侯,继续留在商都,用这个办法来安抚其他商朝的贵族和诸侯;二、派他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别担任管国、蔡国和霍国的国君,由他们对禄父及其他东方广大地区的商朝逸民和诸侯国君加以监视,历史上称为“三监”。另外,从长远计议,周公认为黄河以南、伊洛一带原是夏王朝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披山襟河,形势险要,又处于天下的中心,便于天子控制各个诸侯国,也便于各个诸侯国向周天子纳贡,应该在此另建新都。这些建议都被武王采纳,成为了日后管蔡之乱的伏笔。
灭商后的第二年,周武王病逝。他13岁的儿子姬诵即位,姬诵就是周成王。在武王病重时,周公旦曾去祭祀,为武王祈祷,他写了一张小纸条,放在了盒子里面。这些也成为了后来管叔和蔡叔对周公进行诬陷的假证据。根据周武王的遗愿,周公旦和召公奭共同辅政,周公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呕心沥血,兢兢业业。传说,他洗头发的时候,一碰到贤人求见,就马上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见他们;吃饭的时候,听说有人求见,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这就是后来“周公吐哺”成语的来历。
纣王的儿子武庚表面上虽然臣服,但是骨子里恨透了周王。他巴不得周朝发生内乱,重新恢复殷商的统治。
武庚竟然居纣宫续殷祀。然后又带领尚臣来到鹿台,玉门祭祀父亲在天之灵,同时又收拢殷商遗民之心,暗地联络东夷方国部落,磨刀霍霍。
与此同时,对于周公旦摄政之事,管叔,蔡叔等大臣极为不满,也企图起兵造反。双方可谓是有了共同的目标。
是时武庚利用战机,联络庸、奄、薄姑、徐戎、淮夷、熊(祝融)、盈(赢)诸族共图复国,声势远比新起而内部分裂的周强大。使周的西土出现了骚动和不安。
周公以成王之命率军东征。姜太公亲临现场辅助周公,再一次返回牧野,杀向朝歌。早有准备的武庚,亲自带殷商奴隶主贵族疯狂反扑,负愚顽抗。但终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失掉军心的武庚,终究不能唤起将士的斗志,因而军心不齐,不战而溃,全部瓦解。武庚、管叔被处死,蔡叔被流放。
值得一说的是,虽然称作管蔡武庚之乱,其实作为监视武庚的诸侯还有一个,却是不怎么被提及。
周人取得了政权后,根据当时人们“灭国不绝祀”的原则,保留殷人的祭祀。周武王把纣的儿子武庚封在殷商故地。武王又安排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驻守在殷都周围的卫、鄘、邶二国,监督殷商遗民以防其造反,史称“三监”。
所谓“监”,即监督殷商遗民以防其造反,武庚在三监之列明显说不过去,所以管、蔡、霍为三监是正确的。
而最后叛乱的结果,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
“这么说,张亮这么一来,就让世人都知道,商周时期的人物也能够复活出来了!”鲍鸿沉声道,“除此之外,就是这些古代的人物离现在汉朝都比较遥远了,记载也不是很详细,能力究竟是如何设定的呢?”
“这个我也不清楚!”系统表示不知道,“不过要说什么别人也知道能够复活商周人物这个说法其实没多大的意义,春秋战国,楚汉时期的一大堆人他们都来不及复活呢,哪会去复活那些不一定多厉害的人物啊!”
“……”鲍鸿想想似乎也有道理,也就不再多说。
“话说回来,这些人出现在豫州这边,基本上就是直接投入到这边的主战场了,到时候你可要小心点,不要被吊打了!”系统嘿嘿笑道。
“这么一说,我记得周公旦和召公奭已经乱入出去了吧!”鲍鸿嘿嘿笑道,“那就看他们去撕逼好了!不过,姬发的这些兄弟似乎很猛的样子啊,你说这三个家伙应该也不会太差吧?还有武庚,遗传了变态猛男帝辛的基因,武力会不会爆炸啊?”
“这我就管不着了!”系统懒得理会鲍鸿的脑洞,“说正事,除了张梁之外,张角、张宝兄弟也都进行了召唤。”
“我去!他们这是闹哪样啊?”鲍鸿闻言,也是懵逼了,这张角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