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超神侵袭> 第153章 无解蒙古(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3章 无解蒙古(下)(1 / 2)

蒙古纵横一世,为何无解?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骑兵!

蒙古的骑兵,分轻骑兵、重骑兵两种。

轻骑兵一般只戴圆型头盔,身体和马匹的护甲很少,在蒙古战术体系中异常重要,可以远射、诱敌、警戒、迂回包抄甚至近战,主要的打击手段是密集放箭。

重骑兵则负责围剿,头盔、护甲应有尽有,不仅仅人,就连马匹也是。

标准的蒙古野战部队由3个骑兵纵队组成。每个纵队有10000骑兵,大体相当于一个现代骑兵师,每个骑兵纵队包括10个骑兵连,每连100人;每个骑兵连包括10个班,每班10人。

所有骑兵一般都是骑马作战,一旦马匹垮掉,一部分士兵就只好在骑兵部队的掩护下立于马后射箭。

第二:精良的武器、装备。

轻骑兵使用的蒙古复合反曲弓——弓背由木材、牛角和肌腱复合制成,性能比欧洲当时最好的英国长弓(榆木或紫杉木制成)还优越:蒙古弓拉力至少166磅,有效射程320米,英国长弓分别为80磅和230米。

不提亚洲,当时与蒙古交战的中东欧军队用的更可能是十字弩,虽然射程和威力与长弓相当,但发射频率远逊于长弓和蒙古弓。

还有一点便是,当时的欧洲骑士习惯用剑、长枪,甚至是刀,但却不屑于使用弓箭,只有充当配角的步兵使用弓弩。

蒙古轻骑兵使用的箭至少有三种,一种箭头重而狭窄,用于远射,可以射穿锁子甲;一种箭头大而且宽,用于近射,射马尤其有效;第三种箭是信号箭或者用来放火。

这是远战,到了近身战。不论是蒙古重骑,亦或是轻骑,使用的武器都是弯刀。

这种弯刀,是在阿拉伯弯刀基础上改良而成。

刀身小而轻。有很好的曲度,更符合力学理论。弯刀接触敌人身体会沿着刀刃曲面滑动,不会砍入身体而拔不出,劈到铠甲不易被震飞,因此可以连续劈砍。

第三:机动性!

蒙古骑兵的机动性举世无双。一边作战一边行军,每天能推进80公里,而同时代的欧洲骑士,单纯行军也只能完成一半路程。

战马是保证蒙古军队机动性,所向披靡的关键因素之一。

蒙古马矮小精壮,皮厚毛粗,耐受力极强,可忍受零下四十度的严寒。蒙古马能在雪地里觅食,士兵可靠母马的马奶充饥,这就降低了粮草补给的负担。

但是。蒙古的行军、迂回、穿插、诈败等战术对战马要求极高,再有耐力的蒙古马也吃不消。

通常来说,两、三匹备用马已是同时代其他军队的极限,但蒙古的骑兵,一般来说,通常会配备四匹,甚至是五匹备用马,三次西征作战尤其突出。

第四:灵活复杂、式样繁多战术,以及强大的执行力。

“两翼包抄”的经典骑兵战术,由亚历山大大帝首创。而后名震世界的军事奇才汉尼拔大将再完善,在亚平宁半岛屡立奇功,十余年内罗马共和国几乎没有将领敢与汉尼拔正面交锋。

到了蒙古这里,骑兵战术更是花样翻新。例如箭雨打击、两翼包抄、佯退、开口,这自然并非原创,但经历严酷战术操练的蒙古军队能将其灵活运用、完美发挥。

第五:情报侦测系统。

蒙古纵横当世,但却并没有盲目自大,情报搜集工作,非常具有前瞻性。

情报系统在蒙古这架庞大、冰冷的国家军事机器中。占据着重要组成部分,蒙古的情报网络主要由商人充当,间谍遍布欧亚大陆。每次大规模战争和战役前,必定是谍报先行,而后才在分析情报的基础上制定作战方案。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蒙古大军将兵圣孙子这句名言发挥到极致。

第六:火器!

蒙古的骑射手,足以使他们在野战中战无不胜,而在面对坚固的城墙时,蒙古人原本是极其不擅长的,但没关系,敌人擅长,我学过来就行了。

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正是如此。

这个敌人很多,其中最值得学习的,是一个绵延数千年而不灭的伟大民族建立的羸弱王朝——大宋!

蒙古在与大宋、金国等国作战时,学到攻城技巧,又发展火器,从西域进口“回回炮”,此炮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

当年蒙古强攻襄阳城数年,久攻未下,最后便是依靠回回炮啃下这块最难啃的肉。

所以,蒙古人又将此炮称为“襄阳炮”。

而在当时,全世界也就只有蒙古人将回回炮大规模应用在战场上。蒙古人南征北讨,几乎百战百胜,除了骑兵之外,拥有巨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第七:完善的奖罚制度。

说是第七点,但这一点的重要性,却远在以上六点之上,蒙古人以人耳论战功,也就是杀了多少敌人。一般而言,攻城结束后就是屠城,这种参事在中亚、东欧,比比皆是。

这段时间,不论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