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穿越盛唐当驸马> 第七十三章 皇帝李隆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三章 皇帝李隆基(2 / 3)

道学出众而得宠的人不计其数。如今****烈不仅是门下侍郎,还是崇元馆大学士、太清太微宫使。杨慎矜则是崇玄馆大学士,太清太微宫使。这几个官职,都是属于道学的官职。天宝一朝,得宠的京官近臣都会挂上这几个虚衔。

“朕对这个顾元溪颇有好感啊。”李隆基忽然笑道:“既能作出这样的好词,又有这样高超的弓术箭法,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更难能可贵的是,此人心怀报国之意,是个忠义之士啊。”

****烈见皇帝这么一说,心道又是一个麻雀变凤凰的例子了。唐玄宗继位以来,这样的例子多的是。开元前期的毛元仲,甚至自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他****烈不就因为精通道家学说而被皇帝宠幸的吗?如今已经官至正四品门下侍郎一职,甚至皇帝李隆基已经不止一次暗示提拔他入政事堂为宰相了。

这样想来,这个顾元溪飞黄腾达也就是板上钉钉之事了,自己何必冒险去得罪一个即将得宠的新贵呢?于是他顺着李隆基的意思答道:“陛下圣明,这顾元溪才华、忠心都是可用。”

“嗯。”李隆基满意的点点头,这****烈看着就是顺眼,从来不会忤逆自己的意愿。他把眼睛放到杨慎矜身上,笑问道:“杨卿,你的意思呢?”

“臣以为,若是才能、忠心可用,那么破格提拔也不妨。”杨慎矜沉吟道:“只是这提拔力度不可太大,否则会引起朝野议论。”

杨慎矜之所以说出这句话,实则是旁边的****烈提醒了他。在他看来,这个****烈要能力没能力,要办事也不会办事。偏偏就因为会几部道家经典被皇帝宠幸而骤至高位。这种做法,在杨慎矜看来是不可取的。但既然皇帝决意提拔一个新人,他当然不会去触犯李隆基的逆鳞,但至少要把这件事限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比起****烈的一意谄媚,杨慎矜则比较务实。在不得罪皇帝的情况下,他尽可能的去维护官场的旧制度与规则,也难怪他能在波诡云谲的朝中混得风生水起。

“嗯。杨卿家说的也有道理。”李隆基呵呵一笑道:“既然如此,两位卿家认为如何封赏他好呢?这顾元溪文武兼备,朕倒是有些犹豫,是要授他文职呢,还是属于武阶呢?”

大唐的官职,虽然已经分为文官、武官。但这种文武分途,与宋元明清等朝不同。唐朝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到最后都是有机会入主中枢,担任人臣之巅的宰相一职的。

这便是所谓的出将入相。此时唐人初入仕时,选择投身边陲的人反而比选择文职要多。毕竟大唐官员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到最后都是殊途同归的。而此时唐朝国力强盛,对外战争占据优势,运气爆表遇到大战的话,几年下来就可以官至校尉级别的将佐。这种升官发财的速度,要比文官苦苦熬资历容易多了。

宋明清等朝虽然文官熬资历的时间更长,竞争也更为强烈,但世人都打破脑袋往文官这条路上挤,这是因为重文轻武的风气使然。

这种畸形的政治风气越往后越严重,到了明清两朝,像总兵这样的顶级武官遇到三四品文官居然有时还要自称下官卑职。而武将做到顶也就是镇守一方的总兵而已,其它再加就是虚衔了。

而此时唐朝无论文武官员,都是有一条康庄大道在面前等你。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出身,都可以成为节度使然后入朝执宰中枢与天下。当然,宰相人选还是文官比较多,毕竟文官熬资历难,在政事方面也更为熟悉。但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道路或许是曲折的,但前途一定都是光明的。

只是文官、武官这两条不同的方向,即使殊途同归,但一开始入仕途为官的道路肯定有天壤之别。故而****烈与杨慎矜一时间都不好随意决定。

“这样吧。”李隆基拍腿决定道:“授其为文散官从九品下阶的将仕郎,补太乐鼓吹署乐正,充国子监录事,兼太子左春坊主事。再许他权内教坊、梨园行走。”

****烈与杨慎矜两人闻言面面相觑,看来这顾元溪是要走上幸臣这条路了。

两人心里感慨道,皇帝真是老了。这样文武兼备的人才,把他放在文官或者武官一途,都是有极大发挥空间的。但太乐鼓吹署乐正是乐府官职,许他权内教坊、梨园行走。明显是看重他曲词方面的才华。至于太子左春坊主事,也是从九品下的职官,但目前东宫官署形同虚设,这太子左春坊一职自然也是个虚衔了。

唯一可幸有个国子监录事,这是国子监内总录文簿的一个从九品职官。虽然位小职卑,但起码还是个通向康庄大道的缺口。虽然,被皇帝当成幸臣很容易飞黄腾达,但一朝失宠那就只能等死。即便是****烈这样以谄媚得宠的人,也不希望天下人把他定义成幸臣。这是大唐风气使然,一旦被定义为幸臣,那么就会被天下人看不起。

这样看来,皇帝真是老了。若是开元初期,遇到顾元溪这样文武全才之士,李隆基一定会想法设法提拔他在重要职位上的。如今居然想把顾元溪培养成一个乐府伶官,当真令人匪夷所思。不过这样的想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