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年轮滚动至一九八八年元旦,中国人民跨进改革开放的第十个年头。
这一天对刘富顺来说是特别的。两个月前,他第一次坐上火车,经历三十多个小时的颠簸,从海西来到了这座新兴的城市: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广厦经济特区。经历了两个月的岗前培训,从今天开始,他将在这座城市规划的最中心,和上百名同事一起,着手打造一艘现代化的城市方舟。
马子昂再次临危受命,向南方转战,为经济特区设计并督导修建“金融和电子产业城市系统”。
城市建设十年成就展在广厦广场拉开序幕。十年前的那个小渔村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高楼和宽阔的街道,尽管很多工地还在施工,但已经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向世界展示一个全新的中国门户!
和富顺一同南下的还有他的三个老乡。华建三局采取项目部推荐的方式,首批在一百多个项目工地上选调了五百名临时工,一百名技术工人来到广厦。从新年开始,他们还将面向全国招工。
而三局在广厦的分公司早已筹备完毕,管理人员在两年前就进驻了这里。按照局党组的最新分工,马子昂分管华南片区。为了打造经济特区的新名片,中央领导还亲自会见了这名刚刚从瑞士归来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承重的担子压在他肩上。
无独有偶,南下的项目经理之一胡明全再次成为富顺所在项目“电子大厦”的负责人。这个留着八字胡的小胖子,自有他的“为官之道”。
胡明全是海西人,三十来岁,父亲是华建三局的元老,老胡退休后儿子顶岗,也去正规学校学习过三年,但在工程技术上比老胡差了十万八千里。不过老胡在局里的威望尚在,很多徒弟都走上了领导岗位,再加上胡明全脑袋瓜转的也快。察言观色和溜须拍马又是他的拿手本领,所以他在局里也算是当红的人物。
胡明全有一个小本本,局里和下属公司在他地位之上的人物都记得一清二楚,每个人的关系背景、家庭成员、脾气性格、个人好恶等等。他都进行了全面总结。这个本本作为“绝密档案”,除了他自己,还没有第二个人知道。马子昂的“档案”大约在七八页的样子,上边的“爱好”写着两个字——“女人”。
富顺和“铁拐李”“王癫子”“朱煸嘴”三个老乡能来广厦,胡明全算是帮了大忙。当然这也离不开“铁拐李”的百宝箱。老李不仅有个“百宝箱”,还是个“百事通”,项目还没结束他就打听到了项目上要选人来广厦,他利用富顺坐过马总的车做文章,给胡经理灌了不少**汤,说刘富顺被马子昂选为了上门女婿之类的话,刘明全也没多想,反正都要选人,要真是那样,这个顺水人情谁不会做呢?
当然。这一点富顺并不知道。在几个老乡笑着帮他把书搬到火车站的时候,马云梅还真出现了。不过她并不是来送富顺,而是和父亲道别。
她穿着一件黑色大衣,披着的长发和大衣的颜色浑然一体,远远地和富顺招手。富顺第一次见火车,东张西望差点摔倒,根本没注意这个笑弯了腰的姑娘。
“刘富顺!”云梅的皮鞋“咯噔咯噔”响,小跑到了富顺跟前,把他掉在地上的书捡起来。
“云梅?你怎么来了?”
“我送我爸爸,你也去广厦吗?”
“嗯。马总也坐火车吗?”在富顺看来,马总这样的领导应该坐飞机才对。
“是呀!你还回海西吗?”站台上的另一列火车已经开动,“咣当咣当”在轨道上运行。
“不知道,对我来说在哪里都一样!”
“我放寒假的来找你们。来广厦的时候你要请我吃饭哦!”云梅笑着,广播里已经在催促上车了。
“好,到时候你找我,我请你吃大餐!”富顺把大餐两个字说得特别重,生怕广播里的声音把它湮没。根据合同,只要培训合格。在广厦一个月的工资可是三百多呢!“大餐”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压力。
“一言为定!”云梅伸出右手的小指头,看着这个穿着简朴却又不失英俊的小伙子。富顺羞涩地伸出小指头,像过家家一样和云梅拉钩,然后挥了挥僵硬的右手,钻进了拥挤的车厢。
富顺靠着窗子坐下,火车已经缓缓地行进,云梅被甩在了身后。在快要出站的时候,他在站台的尽头仿佛看到一个熟悉的影子,不过影子很快消失。
他一定不知道,湘瑜早早地等在了那个角落,只是因为他和马云梅的交谈,才让她望而却步。
广厦不比海西,尽管也算是一座城市,但一切都不成熟,到了夜晚,街道显得有些冷清,稀稀疏疏的行人说着南腔北调,小汽车也挂着全国各地的车牌……
让临时工们兴奋的是,这里的冬天一点也不冷,并且他们也被安排在了专门的宿舍,只有四个人一间。富顺的书塞满了两个铁皮柜,三个老乡只好重新组合摆放行头。
“累死逑了!”老王第一个推开门,一跟头躺在床上,“他娘的,三十层楼两百天修完还含地基、外墙,遭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