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你到达泾水关后三日,在济州会议期间奉命从北线换防到南线的孙湛明部和吴顺部也陆续抵达了泾水关附近。
他们并未投入泾水关前的战斗,而是联合南线陈守业战区的步兵部队,出人意料地包围了没有多大军事价值的巴城,对昭阳侯镇守的这座关隘发起了凌厉的攻势。
攻城战在巴城的四门同时打响,战况非常激烈。昭阳侯的部队在攻城当天就伤亡惨重,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数日之后,毫无准备的巴城,城中粮食消耗殆尽,兵员缺乏,昭阳候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他紧张起来,自忖没有把握坚持守城,更没有良策可以破解城下的重重围困。于是,他只得派出多支人马出城闯营突围,向刘言求救。
这时,徐在田派出的说客也潜入了峒城,向南汉重臣武阳侯和刘言的太监总管李妙常重金行贿,请求他们出面,劝说刘言调动雷士诚去救巴城。
武阳侯收下让他不得不为之心动的空前重礼之后,便纠合了他的朝中势力,一再游说刘言下令靠近巴城的泾水关主将雷士诚带兵出城援救。
刘言刚开始还是坚持不调动雷士诚,以免破坏泾水关的顽强坚守,但他是个没有主见的人,架不住武阳候组织了朝中众多的大小官员,在各种场合,以车轮战法包围着他,对他轮番劝说。他逐渐立场动摇,终于犹犹豫豫地采纳了群臣的建议,用不太坚定的口吻,下旨给雷士诚,要求他出城营救巴城守军,解除巴城的重围。
(二)
雷士诚接到刘言要求他出城驰援巴城的王命后,立刻上书拒绝服从。
他指出,巴城并无重要军事价值,北汉军攻击巴城,不过是想拿那些皇族亲贵作为诱饵和人质,调动泾水关的守军出城,北汉军队的大量主力都在等待着打击出城的守军。
雷士诚说,一旦我军主力出兵援救,必然陷入泥潭。
他建议刘言不要急于救援巴城,应命令巴城昭阳候守军尽量坚持,他拟带领泾水关骑兵出城,趁北汉围攻泾水关和巴城,东面的防线空虚,第二次偷袭稽山关。
他认为北汉不会料到他第二次偷袭稽山关。一旦稽山关告急,北汉军必然回救,巴城之围必定不战而解。就算巴城坚持不到那时候而中途失守,用巴城去交换稽山关这样的重要战略据点,也是非常值得的。
雷士诚的主意应该说是一个非常英明的主意。如果真的能够实现,此战胜负很难料定。
刘言看了雷士诚的信以后,立场再次发生了动摇。
但武阳侯等众臣拼命反对雷士诚的主张。
武阳侯一派纷纷对刘言说,雷士诚素日和巴城王亲一族面和心不和,这是他借故推脱,见死不救,不肯为王族分忧效死。
他们指称雷士诚接受了北汉的贿赂,有借刀杀人,消除异己的嫌疑。
刘言正在犹豫不决时,忽又接到报告说,北汉军突然在稽山关增加了驻防部队,似乎已经预料到了雷士诚会有领兵再袭稽山关的打算。
刘言听到北汉军在稽山关附近的调动军情,遂不再犹豫,用不容置疑的严厉语气,再次下旨,下令雷士诚必须出城,驰援巴城,自证清白,否则以叛国罪论处。
雷士诚见到刘言的第二道旨意,心情沉重,但也只能被迫奉旨,带领骑兵,离开泾水关,前往巴城。
一路上,他都在不断地给刘言写信,他说,如今天气燥热干旱,北汉军已经抢先占据了巴城城外唯一的水源河流,我方援军到达城外郊野时,没有饮水,作战难以持久。
他又称,如果我部覆灭,南汉军队的精锐将会受到沉重打击,将来的战局岌岌可危。
他再次劝谏刘言,现在改变主意,返回泾水关坚守,或者改道出击稽山关还来得及。
他分析了北汉军队目前的分布,认为你不可能抽调到大量的兵力充实稽水关,该关的增兵,可能只是北汉军故布疑阵的一个吓阻动作,未必就真的增加了足够的兵马,若实际开战,我军未必没有机会。
刘言看了雷士诚沿途不断发来的信件,再一次犹豫起来。
(三)
就在这天晚上,太监总管李妙常对刘言进言,说雷士诚这次一再抗命,形迹可疑,纵然没有投敌打算,也有爱惜羽毛,拥兵自保的私心。
他劝说刘言不能瞻前顾后地置至亲骨肉的生死于不顾,让天下冒死追随支持他的豪门士族寒心。
最后一句话打动了刘言。
太监总管李妙常是从小照料着刘言长大的,在刘言的心目中,地位仅次于父亲。
在刘氏兄弟的权力争斗中,李妙常始终站在刘言一边,为他出生入死,立下无数汗马功劳。
李妙常的劝说终于令刘言不再动摇了。
他再度传旨,严令雷士诚不得再以各种借口违抗王命,不得再放慢进军的速度,务必快速抵达巴城战区,解除巴城之困,歼灭围困巴城的北汉军队。
雷世诚无奈,只得死了劝谏刘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