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宁国师> 第二百三十五章 适得其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五章 适得其反(1 / 2)

三月踏青,往年金陵百姓喜欢去紫金山,今年却多来南郊,若问为何,怕也只有南郊十几亩稻田旁的水车能解释了。

一条河渠之上,水车成排,悠悠转动,哗哗流水如最悦耳的天籁之声,让游人沉醉。

秦麒在管事于力友的陪同下,特意前来视察,他看着田地里忙碌的佃农,对他们的举动有些好奇,便问道:“怎么不是先播种了,等苗长出来了再灌溉?”

于力友闻言急忙道:“这是董议郎的吩咐的,他说,先选择一小片田地作为秧田,专种植幼苗,如此方便培养,之后等二十多天,看秧苗长势如何,再去其糟……哦,糟粕,取其精华,最后到水田里插秧,也就是老爷看到的这副场景了。”

“原来如此,好一个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此法若能让水稻长势更好,以后必要沿用,我也好推荐给圣上,后传扬天下!”

对于水稻,秦麒也有点研究,这毕竟也是他们秦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为了能种植更好,他也想了不少办法,但却从未想过这种移植方法,倘若真能奏效,他必要好好宣扬一番,推荐给圣上,让他的官路更加畅通无阻。

水稻移植在唐朝才开始推广,正因为这种种植方式的出现,让大唐连年丰收,国事强横,也让南方的经济一点点靠近中原,到了大宋时,干脆就超越了。

由此可见,只要秦麒抄作得好,三年之后,他想不名扬天下都难啊!

“老爷,董议郎来了!”一名下人前来汇报。

“嗯,让他直接过来。”秦麒吩咐完,便继续观察佃农插秧。

当董策来到秦麒身边时,未等他开口,便听秦麒道:“董议郎最近很忙啊!”

“一点点。”董策拱拱手,又道:“不知府令老爷邀我来此。所为何事?”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想问问你的水稻移植有何好处,又有何弊端?还有,有了水车的确方便许多。不用费劳力引水,如今刘家那边也很是心动,打算也造一些,价格你怎么看着办吧。”

董策岂会不明白,秦麒的话就是告诉他。他不反对自己去帮助刘家,但一定要痛宰他们!

应诺之后,董策便开始给秦麒简单的解释了水稻移植的好处,其实他也不是很清楚,之所以知道,只是上一世有这方面的朋友,闲聊时得知而已。

与秦麒谈论了快半个时辰,便在秦麒称要回府后,董策正要离开,秦麒却忽然道:“差点忘了。告诉你件事,朝廷已经派了度支使南下,让你们商会的人注意点!”

“度支使!”董策微微一惊,想了片刻后,便笑着拱了拱手,道:“多谢府令老爷提醒!在下告辞。”

这度支使,在大宁也就是度支寺的人,至于在度支寺中是个什么官可就不一定了,有可能是校尉,有可能是中郎将。甚至尚书都有可能,而度支掌全国财政收支,统计,特意来江南查一查因何涨价也没什么奇怪。

但是。让秦麒特意提醒那就有问题了!

不过既然秦麒没有全点明,想来不会危害到他们,但人家毕竟也算钦差,该收敛的时候还是要注意点,否则触怒了他,他跑回去跟小皇帝一说。搞不好会死人!

骑着毛驴,董策回到艺苑后,只是视察了一圈,便上阁楼里开始书写三国大戏之后的剧本。

董策看过三国,不论是原著还是影视剧,只不过人的记忆力不可能原原本本的记住每个字,故此他写的时候,难免的添加了一些自己的意淫,主要主线不变即可。

当然,他写的也不是小说,而是剧本,这剧本和小说差别很大,其中还要涉及曲子的插入,背景的调换,灯光的明暗和人物台词、神态等等。

之前他去外地时,只是写了三十回,之后在路上断断续续的写了二十回,如今开始让戏子排练了,但之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特别是洞庭山的茶园,故此趁着一点空闲,董策想尽快写完。

深夜,当艺苑关门后,董策才离开,因为不要躲避方淑蔚,他自然要回到住处,现在柳福在烟花坊忙着鞭炮的研制,干脆就搬到烟花坊去住了,但上下班董策也不是孤独一人,他还有一头小老虎为伴!

为了训练小家伙的胆量,董策现在天天带着它上下班,给它见惯人后,也就见怪不怪了。

便在董策刚回到住处时,同一时间,龚府内,龚庆从韩莹手中接过一本书,慢慢翻开了几页后,赞叹道:“还是一如既往的滴水不漏,如果不让你混入艺苑,谁能知道,艺苑戏剧的成功,全靠这一本精细到极致的剧本啊!”

韩莹闻言,脸色很是羞愧,几次欲言又止,但龚庆因为看着剧本,并没察觉。

咬了咬唇,韩莹愧疚道:“东家,我……我不想再做了!”

“什么?”龚庆一愣,慢慢探头看着韩莹,语气不善道:“这句话我不想听到第二遍,以后艺苑所有剧本你必须帮我弄来。”

“不!”韩莹脸色虽然惶恐,但目光却很是坚定道:“我是不想再在东家手底下做事了,我……我想赎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