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和秋宁坐在出宫的马车上,秋宁不由问了句,“娘,我觉得皇外祖父很疼您!”
长公主脸上微微一笑,也许曾经恨过,曾经怪过,曾经埋怨过。可是现在看到父皇真心的为自己打算,为女儿打算。长公主才慢慢品出父皇的爱意。也许曾经的父皇也没有错,父皇只是用他的方式在爱护自己,没有顾及到自己的感受罢了。不过不管如何,如今自己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你皇外祖父确实挺疼娘,可是娘以前年轻不懂事,还曾经恨过你皇外祖父。如今想起来,只能说娘当时的眼睛蒙住了,没有现在看的开,看的长远。”
秋宁挽起长公主的手臂,把头靠在长公主的肩头,一脸的幸福,“娘,您明白就好。”
本来皇后盼星星盼月亮的,想看到皇上发怒治长公主母女的罪。可是没想到最后宫里是发了旨意,可是却不是治罪的治意,反倒是帮着宝郡主解释。并且还为宝郡主赢得一个好名声,天价点心挣来的银子,居然都是为了捐给边城的士兵。也亏得皇上想的出来,居然为了维护长公主母女,费尽了心思。柔妃虽然死了,可是这么多年了,皇上心里有的依旧是柔妃。
皇后腊黄的脸上满是不甘,不由就想起宫里那些年轻的妃嫔,她们每个人长得或多或少,都有些柔妃的影子。现在明白她们为何得宠了,皇后倒为那些妃嫔可悲,同时也为自己可悲。皇后想起当年,为了弄死柔妃自己费尽了心思,可是没想到最后人是死了。可是却活在皇上心里一辈子,直到如今皇后想的念的还是柔妃。
就连柔妃所出的贱种,也深得皇上的宠爱,先是长公主的封号,接着又是护着,宠着的。连自己的娘家亲侄子,最后也是死在长公主手里。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仇,皇后想想就觉得气,觉得怨恨。自己折腾了一辈子,争了一生,可是最后却争不过一个死人。
皇后越想越气,直接吐出一口黑血来。身边伺候的宫人一见皇后吐血了,急的团团转,太医也第一时间过来。可是给皇后诊过脉这之后,皆是主摇头,这皇后完全是郁结于心,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自个想不开,外人说再多也无用,用药也不过只是辅助罢了。并不能真正的起到什么作用,也不能治好皇后。说到底这心病还需心药医,太医本能的就觉得皇后是让太子气出病来的。然后在心里默默琢磨,怎么太子就这般不明白呢?皇后若真有什么事情,太子可就少了一大助力,这于太子可没半分好处呀!
为了一个太子妃这样真的值吗?这母子跟仇人似的,皇后病了太子和太子妃居然不见人,连个脸都不露。倒是宫里的其它庶出皇子和公主们,倒是全到了凤仪宫内,就等着给皇后侍疾呢?这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才觉得太子不孝。太医觉得本朝以孝治国,太子都不孝顺皇后,又如何说服百姓,教化百姓,如何以身做责呢?
太医的想法正是宫里所有人的想法,估计除了皇上以外,没人会想到皇后病重,吐血居然是因为早死的柔妃。皇上这次破例没露脸,既然皇后喜欢争,就让皇后去争,柔妃已经不在了,皇后还不消停。皇后这分明是跟她自个过不去,这样扭曲的心态,还如何母仪天下呢?
而太子和太子妃对皇后的态度,也让皇上心里一冷,太子这是什么意思,皇后还没怎么呢?对他还有用处,他就这般敷衍皇后,连皇后病了,也不露个脸。这两人哪里还有把皇后当成母后,把自己这个父皇当成父皇。皇上冷冷一笑,还好如今自己身子还算好,不然太子怕是早就坐上皇位了。太子不孝不慈,不仁不义,真的不适合做皇帝。皇上虽然不指着太子扩大疆土,可是也希望太子守好如今的天下,不想天下百姓受苦,让一个昏君欺压。
皇上的态度让后宫众人心里一动,皇上都不理会皇后,大家也不必凑热闹。再说了,皇后自个没有儿子吗?皇后的儿子不来尽孝,外人折腾个什么劲儿。于是本来侍疾的皇子公主们,到了后来是越来越少,越来越敷衍了。
皇后因为心里不痛快,看不下去了,直接让所有皇子公主全都不必来了。皇后的脸色是一日差过一日,本来四十岁,生生折腾成了六十的老妇,看着就让人吓一跳。看起来怎么也不像雍容华贵的皇后,反而就像寻常的老妇。
皇后看着床边的老嬷嬷,眼里满是怨恨,“你说本宫还有什么,本宫什么也没有,本宫的儿子不孝顺,本宫的夫君心里没本宫,本宫什么也没……”
老嬷嬷看到这样脆弱的皇后,也不知道当说什么,只能劝着“皇后娘娘,太子殿下只是忙,不忙了,自然会来探望您。”
皇后呵呵一笑:“算了,本宫也看开了,本宫什么都不求,只求太子能如愿吧!”
皇后虽然这般说了,可是外面却传开了,皇后让太子妃气的吐血,听说已经快不行了。这样的恶媳妇放在寻常百姓家都受不了,更何况是天下。但凡是做婆婆的人,皆是对太子妃韩氏厌恶不已,若由这样不孝的人做皇后母仪天下,将来做儿媳妇的岂不是个个要如此,个个都可以不孝顺婆婆,不将婆婆放在眼里。做婆婆的,或者说未来要做婆婆的,可以说是无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