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过的风神洞,每逢天气骤变,洞内吼声如雷,洞口黑烟喷出,黑烟喷得越远,冰雹落得越大。因而当地人畏洞岩神,不敢深入。其内层楼重叠,上有天窗、下有暗河,主洞有石厅、砂厅、景厅等,有身披金甲、银铠的“战神”,有晶莹透亮的石笋、石柱,水中有闪闪发光的空心石豆等,是一座小巧玲珑,原始面貌保存完好的溶洞,足供观赏。七、八十年代在谷内建成洋溪电站,将峡谷河流截为两段,堤内水平如镜,形成人工湖泊;堤外河谷深幽,流水潺潺,春夏水涨时节,洪水沿堤倾泻而下,形成巨大瀑布,声震山谷,间现云雾彩虹,蔚然壮观,电站的基础设施与溪谷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是县城附近别具一格的一个游览胜地。
主要溶洞有:
太虚洞:位于距离城南2.5公里的燕子岩山腹中。明万历年间,知府郑一信命其名为“太虚”,以其中深玄似天空而藏自然之妙得名,以其奇巧、神秘而著称。自明代中叶以来,游览者甚多。历代官员、文人至此探奇访古、题词留句也不少,洞内外崖壁上石刻之多极为罕见。故其洞素有“黔南第一景”、“第一仙洞”等美称。太虚洞虽不大,洞口却极为宽阔,约百米的洞口向下倾斜,恍如鳄鱼张开的巨口,吞天光而藏瑞气。天生的洞喉石门双立,从这里就进入明暗相间、云雾缭绕的大厅。大厅地底宽平,间有巨石堆积成景。壁间正面高处刻有醒目大字“千奇内蕴”,为民国初年廖河恩书。厅内分道而入上、中、下三洞,现在开发出来的中洞深约1华里,名胜景观尽在这个洞里。洞内有若干的磨崖石刻,都是历代名人学者所留。太虚洞磨崖石刻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磨崖石刻有:“虎踞”、“龙翔”、“第一山”、“海图”、“仙家白日”、“禅堂”、“知音”、“观音堂”、“万佛崖”、“第一仙洞”等等。
太虚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的岩溶洞穴,与省内同类型的洞穴相比起来,也许没有毕节织金洞的宏伟壮观,不及安顺龙宫的婀娜多姿,但是它的灵巧和神秘以及几百年来蕴涵的文化却不得不让人们所叹服。如同其他名山古洞一样,太虚洞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为人们求仙拜佛、禳灾祈福与游山观景的胜地,因而神韵迭传、风光特著。传说太虚洞内有一位行踪不定的白头罗公,数百年来民间盛传其仙体在太虚洞时时显现,此人鹤发童颜、步履如飞,能通五经、知未来祸福。有缘在太虚洞见到白头罗公者,历代不乏其人。太虚洞又有“观音洞”之称,洞前有观音阁,洞中有“观音室”、“观音大士”像等。因而历代到这里朝佛观景的人非常的多,积日成俗。每年大年初一过后,及至正二月旬,六月朝佛,九月庙会等,太虚洞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所以这又是一个佛教胜地。走通中洞以后就到了“天外天”,从这里可以从云雾中观赏石阡城全景,令人心旷神怡。
三佛洞:位于石阡城西北30公里的晏明乡川岩坝老林村。该洞分上、中、下三个洞,面对三峰山,溪流直泻下洞。上洞深80多米,高30多米,宽20多米,其钟乳石有天生石狮、仙人床、瓦片鞋等景观。中洞深不可测,上有悬岩、下有深潭,脚下身旁钟乳奇观美不胜收。昔村民在洞内修房建庙,当年白号义军曾据此隅敌,后来清军总督李元度占此地为指挥部镇剿白号义军,刻有若干碑石记载当时战况。下洞为溪流沿洞壁直泻而下,深不可测。
三、文化源远流长
历史文化:
石阡建郡设县历史悠久,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府,迄今已达600年之久,遗留的历史遗产极为丰富,有古“夜郎”之称,县城汤山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古建筑、古遗址等设施,分布数量多、历史悠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南温泉、禹王宫、文庙、太虚洞、启灵桥、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还有千工堰、成氏墓群、楼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尧上民族文化村、花桥侗寨等,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美食特产
石阡主要景点(景区)导游词,
自然景观资源
摩崖石刻
碗架岩位于城西本庄白龙屯中卡上,岩壁层叠,因有一凹形“岩框”,形似碗架而得名。从朱书“思门关”开始,岩壁上已发现石刻、题字42处,惜风雨侵蚀,字迹模糊难认。其中谭梅岭于大明万历二十八年庚子岁仲春月所题的诗中有“夜郎振古挥三捷”,充分证明石阡曾经是秦治夜郎之地。
明云南金箱道,谭梅岭有诗曰:
白岩万仞接云霄,回刀龙名在半腰。
十里城长诚地设,一虹高挂似天桥。
夜郎振古挥三捷,监总曾令困九苗。
治民古今原有数,天成龙腹御夷獠。
湖泊
鸳鸯湖
石阡鸳鸯湖距石阡县城8公里,位于枫香,五德,坪山三乡交界之地的山腹间,湖面有15公里。湖水不枯不盈,其色如翡翠,水平如镜。两岸或峭壁削成,或屏山献翠。泛舟湖湾,成群栖息的鸳鸯尽收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