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壮汉也接着说:“哈哈,我等却又是那新赤眉军!------誓要灭杀鞑靼,重归大宋!”
孙知州听了后,差一点要昏了过去,自己的管辖地上竟然同时起了两股土匪!
瓦岗是滑州的一个地名,它位于滑州的东北处二十余里。
瓦岗紧邻黄河,因为黄河多次泛滥,使这里沙丘起伏,草木丛生,芦苇遍地,人烟稀少,所以此地既便于隐藏又便于出击。
此外,瓦岗的北部与黄河的白马渡口临近,南与通济渠相望,进退方便,易于攻守,堪称军事战略要地。
早在隋朝的时候,当年的瓦岗寨军为了自卫和聚集力量,便在瓦岗筑了一个方圆二十余公里的“土围子”,以此称为瓦岗寨,直到现在的大宋时期,那个土围子还有一些残存。
当年兴起于山东莒州的赤眉军则曾在滑州城以东三十余里的地方点兵,那里至今还汉末赤眉帅樊崇筑过的土台。
第一个言自己为新瓦岗寨军的人是黄祖,第二个言自己为新赤眉军的人是吕三郎。
两个人都是特工大队的队长,各自领了二百余人在鞑靼强盗集团管辖地里奉命起事。
他们没有具体的任务,起事这个任务的内涵和外延都很大。
一切都看两个人的具体商议。
在何处起事?
两个人不约而同选中了滑州,还真不是因为那里有吕家的私田,其实黄祖和吕三郎还真不知道那私田的内幕。
他们一起看中了那个地方的原因有两个,一来那里来往的人目前比较多,二来,那里是瓦岗寨军兴起和赤眉军活动过的地方------他们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索性借是古人的名头行事,这样肯定会方便得很。
夺下滑州城的行动出乎他们意料的轻松。
这里原本有二百多厢兵和几十个衙役之类的非正式武装人员,但是,随着山东地区战争的失利,鞑靼强盗集团不得不从各州县抽调人手充当辅军。
滑州也不例外------要不然征税时,孙知州都要佩上腰刀亲自去督们督促。
黄大队长和吕大队长在制订计划时考虑过民众的反抗。
吕大队长说:“我大宋当年在端平入洛时,不久中了鞑靼人的骑兵埋伏,还有那北方汉人的骚扰-------”
端平入洛事件是整个大宋的耻辱。
当年,大宋在联合鞑靼强盗集团灭了金朝之后,出兵收复位原大宋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应天府三京,此次军事行动由于粮草不济以及没有骑兵,还有北方反叛汉人袭扰等原因,最终被鞑靼强盗集团大败而退回原来的防线。
此事还真不能怪大宋。
当年,金国最后的都城蔡州被两国联军攻陷,金国灭亡。
宋大将孟珙率军队载着金哀宗的遗骨回到大宋临时都城临安,将金哀宗的遗骨送到太庙告慰那些被金兵欺侮过的先人------这是大宋百年的耻辱啊!
大宋全国上下那时是一片欢欣,他们还在朝中举行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当时两国之间对三京之地的归属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鞑靼人害怕炎热与潮湿北撤后,那里就成了无人占领的地区------但那里是大宋的故土啊!
当时的宋理宗脑袋一热,便派出六万余人前去收复三京。
端平元年七月初五,也就是1234年吧,全子才率宋军进入汴京城,如此梦幻般地实现了岳飞等抗金将领一辈子都没实现的梦想。
然而,他们当时看到的,已不是《清明上河图》中那座繁华的都市了,曾经超过百万的人口只剩守军六百余人、居民一千多家。
到处都是一片残垣断壁,破败的尸体和森森的白骨更是随处可见,城中没有丝毫的生气。
十五天之后的七月二十,赵葵率淮东兵五万赶到汴京与全子才会师。
收复汴京的消息传回大宋,整个大宋的朝廷几乎都沸腾了,到处是一片贺喜之声,宋理宗迫不及待地给官员们升官,统帅赵范进封东京留守,前线总指挥赵葵进封南京留守,全子才进封西京留守。
宋理宗的意图非常明显,他要坐镇后方的赵范快点去汴京,要赵葵和全子才快点把西京洛阳收复了。
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宋理宗感到自己即将成为中兴之主,却没想到鞑靼铁骑已经在洛阳悄悄地等待宋军了。
后来更让大宋伤心的是,那些北方的汉人们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王师一到便会沿途欢迎------他们反而积极地帮助鞑靼铁骑并且参与了对大宋的伏击!
作战的经过不想多提,但惨败是一定的了。
北方的汉人并不一定认同南方的汉人!
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当成大宋的遗民!!
他们跟随鞑靼人却可能会有更大的好处!!!
正是基于此,黄大队长和吕大队长在制订计划时充分考虑北方汉民的反抗。
最后,黄大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