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在空中颠簸,机翼有节奏的抖动。机舱内欧阳剑坐在舷窗一侧,没有心情浏览外面的风景,此刻他闭着眼睛似乎在思考。其眉头紧锁的模样,显然是碰到了棘手的问题。从初四开始国防部连续3天召开军事会议,老蒋根据欧阳剑提出的建议让大家讨论:其一,构筑坚固防线死守中条山,其二,利用中条山防线打击日军,必要时主动放弃中条山,利用黄河天险构建第2条防线。
经过激烈讨论,军事专家包括高级军事将领一致认为,必须固守中条山。理由是:中条山西于陕西相望,东于太行山联手,北靠山西粮仓运城,南瀕滚滚的黄河,其战略价值十分重要。焦点是:占据中条山,既可以以此为根据地,瞰制豫北、晋南,屏蔽洛阳、潼关。进可以扰乱敌后,牵制日军兵力。退可以凭险据守,积极防御,配合整个抗日战场。
就日方而言,得到中条山,即占据了南进、北侵的桥头堡,即可以渡河南下夺取陇海铁路线,包抄洛阳、郑州,威胁潼关。又可北上与其在山西的各占领区连成一片,解除心腹之患,改善华北占领区的治安条件。与会军事专家和高级将领强调,中条山绝不可以放弃,因为它关系到国家安危之要地。因此国防部就固守中条山形成决策。
欧阳剑的见识是建立在“先知先觉”基础上的,后世中条山不仅丢了,而且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耻辱蒙羞集一身。但是中条山即便丢了,也没有改变整个抗战的格局,黄河天险还是阻挡了日军的脚步。欧阳剑心里清楚,阻挡日军西进的脚步,国际形势的变化也是重要原因,甚至超过军事方面的原因。但是欧阳剑的判断是建立在“先知先觉”基础上,他没有理由说服任何人。
军事会议上,欧阳剑没有决策权利只能提建议。既然要固守中条山,势必要加强中条山的防守力量,因而建议在江南抽调精锐部队,但是没有被采纳。军事会议结束后,老蒋特意于欧阳剑交谈。并说国民政府目前就是这般状态,希望欧阳剑理解。同时希望欧阳剑继续施展军事才干,前往第一战区整合各部,构筑一条坚固的中条山防线。
此时,欧阳剑盘算第1战区的情况,可以说第1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干得不错。湘南会战结束后,卫立煌指挥所部精锐部队第10军,看到日军兵力空虚主动出击,趁机夺回了郑州。目前卫立煌把重兵部署在郑州至洛阳一线,因此中条山防守部队基本上是滇军和川军,其战斗力非常低。后世中条山防御作战为什么输的如此惨,这与国民政府的战略部署有直接关系。
既然认为中条山重要,但又认为中条山依托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天真以为只要在中天山部署数量足够的部队就固若金汤,完全不考虑不确定因素,这种顾此失彼的做法十足可笑。另外中条山自38年以来,日军攻陷山西后,数次围攻中条山无果,由此也让国防部产生误判。目前山西的情况于后世大同小异,由于阎锡山的刚愎自用、小家子气,谢绝其他部队进入山西防御,当初的忻口会战依然以失败告结。
惟一的亮点是傅作义指挥的35军依托河套地区的蝴蝶效应,在五原地区形成坚固的防线。战前西北集团军作为一直西部主力,已经发展到30个师。但是战争惨烈的消耗,西北集团军损失很大。西北军有8个师坚守湘南防线,可以说湘南会战胜利西北军功不可没。目前西北集团军的兵力几乎被调空,包括成建制的战损外,西北集团军当下保留番号的有25个师,12个师在江南,6个师在河南。
潼关至西安一线只有5个师机动防御,其他两个师分布在咸阳、兰州、西宁、银川的等地维持治安。因此让张学良出兵参与中条山防御根本不可能,而八路军的情况也好不哪儿去。目前为止,陕甘宁边区的三支独立师是正式番号在编。独立第一师根据中委的命令,开赴敌后建立山东、苏北抗日根据地。独立第2师开赴敌后建立太行、华北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第3独立师负责保卫陕甘宁边区,根据中卫的要求,陕甘宁边区主要是利用战争的契机发展经济,并在西北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目前陕甘宁边区的示范作用已经开始显现,为了减少陕甘宁边区的压力,中委决定陕甘宁边区尽量不扩编部队,主要任务是构建补给基地,支援中原各省根据地,广泛展开游击作战。
此外陕甘宁边区还肩负另一项重大使命,伴随西安至兰州铁路线的贯通,中委命令陕甘宁边区在兰州展开工业布局,并在江西抽调大批人才前往兰州。由于日机不断对西安轰炸,兰州相对成为安全的港湾。为了保证兰州的工业发展,中委在兰州组建了一支八路军警卫师,这是陕甘宁边区唯一扩编的部队。此外中原各根据地扩编的数量不菲的独立团、独立纵队、游击大队等另当别论。
欧阳剑考虑许久,只好放弃从各部抽调兵力参与中条山防守的打算。按理说中条山防守兵力应该说够用,尽管各部没有满编,但是总兵力还是可观的。中条山各部为:第4集团军下辖3个军8个师,第5集团军下辖两个军5个师,第14集团军下辖两个军4个师。此外独立第9军下辖3个师,17军下辖2个师,43军下辖2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