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十来天之后,琦玉的身体恢复的不错,鹊儿身上的伤也好的差不多了。天气也越来越冷,再拖下去下了雪路上难走,而且出来的时间已经不短,李翊便打算要启程回庆城。他安排一部分人拿着自己和琦玉的书信及信物到江南接安哥儿,因为琦玉的乳娘李妈妈腿脚不方便,便让秋霜和张宝留在江南照顾琦,只让良儿、碧草带着安哥儿到庆城来。
琦玉他们来的时候坐的马车已经在匪患中被毁坏了,于是只能另雇了一辆车子让三个女眷乘坐,唐勇依旧驾车。李翊带着手下的人将马车围在中间,一行十多个人向庆城出发。
祁山中的小镇已经不比往日时光,因为遭到了山匪的洗劫,几乎每家都有人不在了,店铺里的东西也不多,看上去整个镇子弥漫着一种荒凉的气氛,要想恢复从前的繁荣,恐怕还是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李翊他们一行路上几乎没有停歇,出了祁山。祁山外面的风光与内陆大有不同,天空异常高远,远处黛青色的群山耸立,地上是大片的草原,虽然已经不复春夏的绿色,呈现出一种土黄色,但是依旧壮阔,偶然还能看到一条小河蜿蜒其中,给苍凉中平添一些婉约。
琦玉出门的机会很少,当年出京的时候太小,什么也记不清,回京的时候,因为礼教的约束,也没什么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边塞的民风开放,琦玉也可以大方的撩起车窗上的帘子,看看美好的塞外风光。可是草原上风像刀子一样利,李翊害怕琦玉身体弱受不住,总是阻止她,弄得琦玉越发的心里痒痒。
李翊也算是善解人意,中午的时候天气暖和,风不大,便让琦玉从马车里出来,骑在马上,自己坐在后面,让她感受一下驰骋的感觉。琦玉自然是乐意之至,能够饱览美景,能够享受骑乘的乐趣,何等惬意。突然觉得京城中的女人一辈子的可怜可悲,被禁锢在那小小的一方天地里,围着丈夫、孩子转,跟小妾斗得你死我活,那样的人生有什么乐趣?
如果说她以前对庆城未来的生活还存在几分恐惧,那么现在则是满心的向往和憧憬。
李翊也能感觉到琦玉这种心情的上的变化,不禁暗暗高兴自己做出的这个决定,他的妻子也许不是那种喜欢被人关在金丝笼里过着无忧无虑生活的女人。
不过几日就到了庆城,李翊这时候自然不方便在和手下的人一起走,当先便分成两拨进了城。
城中非常热闹,琦玉掀开一角车帘,看见街上行人熙来攘往好不热闹。各种商铺林立,茶楼、酒坊、食肆一间连着一间。街边还有不少摆摊叫卖的,有卖衣饰的、卖各种杂货用品的,卖各种吃食的。街上的人打扮也各不相同,很多看上去都不是中原人士,尤其是有不少年轻姑娘、媳妇儿在街上也没带什么帷帽、面罩,她们穿得服色鲜亮,衣饰、发式都跟中原的大不相同。
在上次的和谈之后,庆城的边贸就热闹起来,不仅是大秦连周围的大夏、大梁等的商人也都拿了各自国内的东西来到这里贩卖。所以这里外来品的数量较之京城更加丰富,民风也更加开放,对于女子的禁忌自然也不像中原那样多。女子不但可以随意在街上行走,出入食肆、酒坊,开店做生意的更是不少见。
对于这些不同于中原的热闹不仅琦玉看得稀奇,就是春莺和鹊儿更是看得目不暇接,恨不能立即下车亲身感受一下。
马车又走了大概半个时辰,终于停了下来。李翊扶着琦玉下了车,一个不大的院子出现在琦玉的眼前。高高的院墙和门头均是青砖盖成简约古朴,两扇黑漆的大门坚实厚重,看上去和一般的殷实人家没有什么不同。
李翊推开院门,扶着琦玉绕过影壁,来到前院,这是个方方正正的四合院,正面三间,两边厢房各两间。正房的左侧是一条狭长的过道,连着后面的中院。
三间正房用木格子隔开。正中的一间做了客厅,上首两把黑漆官帽椅,下中间是同色的小方几,下首两排同样的黑漆圈椅雁翅排开。左边的一间中间放了张大圆桌,并几个鼓凳,作为饭厅。右边的一间布置成书房的样子,靠窗户放了一张长条的大书案,上面放着笔墨纸砚等物。
房子里没有什么装饰,不像国公府的房子里,随手拿起的都是前朝古物,但是简朴实用,琦玉也觉得满意。
中院的结构跟前院差不多,就是小一些,后边的院子大一些,还摆放了几盆花,一看就是才放上不久。正房自然是李翊夫妻使用,一边的厢房就给了鹊儿,另一边留着给要来的安哥儿。春莺夫妇住到了中院的厢房中。
正房也是三间,正中的一间是布置给琦玉日常起居的,放着一张罗汉床,下面是几把圈椅。左边的一间是两人的卧室,右边的一间是小饭厅,供两个人平时吃饭使用。
琦玉让春莺自去帮着鹊儿收拾屋子,自己同李翊先到卧室休息一下。卧室里放着一张木头的架子床,挂着一张米色细布的帐子,旁边是一个衣柜,并几只箱子。窗前两把玫瑰圈椅,一张小几。除此而外,别无其它什物。
“这个地方条件实在是不好,委屈你了。”李翊也知道屋里简陋,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