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贺兰敏之能看到眼前这一幕一定会说:看吧,这就是太监的重要性。
经过无数次历史的证明,跟在皇帝身边儿最亲近的人不是皇后,不是宠妃,不是宰相,是太监。尤其是那些陪着皇帝一起长起来的,看着皇帝长起来的,他们就扮演了玩伴儿,长辈,最亲近的人,最值得信赖的人各种各样的角色。是对于皇帝来说极其重要的人。
他们的一句话,有的时候比宰相的一百句话都管用。今天王来福的一番话,彻底封死了许敬宗倒台的可能性。即便日后再有人拿不敬长孙皇后说事儿,李治也不会认为是许敬宗的错了。
到完茶,说完话,王来福安安静静的退了下去。就在大殿的一侧,也不说一句话,也不因为刚才自己所起到的巨大的作用而感到有什么自豪的。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他的影子和大殿柱子的影子合为一体,这个人就和不存在一样。
太监就是这样,他们或许有的时候都不能算是个人。他们只是一个影子,一个皇帝在暗处的影子。明白这意义的人,可以活的很好。若是不明白的,即便是爬到了最高点,也注定用不了多久就会迅速的摔下去。而王来福对于这一点清清楚楚,所以他能成为这大唐帝国的常青树,直到他老到不能在伺候李治的那一天。
太监的生存之道就是这样,看起来复杂,实际上却无比简单。但是端坐在龙塌之上的李治却不然。作为皇帝他要考虑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到了现在他仍然不知道许敬宗究竟是向谁效忠的。他甚至在之前丝毫没有得到消息今天许敬宗会提议废后。
即便是如今的朝政大权都把持在长孙无忌的手里。但是李治也绝对不能忍耐这种当聋子,瞎子的感觉。
每一位皇帝都居住在皇城之中,纵使是圣人也不可能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之事。对于天下大事,如果皇帝只通过大臣的奏折来了解,那恐怕就要被蒙蔽的要亡国了都不知道。
所以到了后世,明朝有令人恐怖至极的锦衣卫,有令人毛骨悚然的东厂。清朝有隐在暗处的血滴子,有遍布天下的暗探。唐朝同样也有自己的这个机构。不过就算是权倾天下的长孙无忌也同样不知道,因为这个组织只传给皇帝。
它由李世民创立,辛辛苦苦经营了十几年,最后交到李治的手上。但是自从他登基以来却甚少动用这个机构,因为他断定长孙无忌不会谋反,李绩也同样如此。有这两个人在,他放心的很。最近的一次动用,还是在高阳公主的案子上。
如果说宗室之中有人对自己登基称帝有所不满,李治相信。若说吴王李恪有谋反之心,他也相信。但是说高阳公主和房遗爱有谋反之心。他是打心眼儿里就不相信的。对于自己的妹妹,他知道。有些事情上确实是无法无天。可是毕竟出身皇族,她不会不知道什么事情不可触碰。至于房遗爱,李治简直想哈哈大笑,就那个胆子,若是他敢谋反恐怕天底下就没有不敢了。
所以他动用了暗探,将所有的事情了解的一清二楚。长孙无忌以为他不知道,但其实他清楚的很,不过,他不说。也就是从那次开始,他知道了自己的看起来如此严肃正直的舅舅,原来这一手栽赃嫁祸玩儿的是这么好。那么多的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掉了脑袋,可他们都是冤枉的啊。作为皇帝,他没办法,他也只能配合着长孙无忌把这场戏演下去。但是心中却埋下了逆反的种子。
正想着,大殿门外有人说到:“臣,有事启奏。”
李治挥了挥手,王来福下去带上来一个人。此人身着五品官服,似乎和普通的官员没什么区别,一脸的憨厚老实,身上似乎还带着点儿寒门官员的怯懦之意。
对于这个人,王来福不是第一次见了。似乎明面上的官职是在太仆寺任职,而且已经有些个年头了。但是暗地里的身份,就不足为外人道也了。
“罪臣给陛下请安,吾皇万岁万万岁。”此人一进来就诚惶诚恐的朝着李治磕了三个响头,然后等待着他的怒火。今天他也上朝了,知道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自己竟然一无所知。他在愤怒之余也无限担忧,不知道该如何向李治交代。
果不其然,刚刚下了朝,李治的密旨就到了,传召他入宫觐见。
高高在上的李治盯着面前跪倒在地的这个人,久久不发一言。当看到他额头上的汗水在地板上都留下了水迹之后才缓缓的开口:“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臣,谢陛下隆恩。”
对于他这样的人,若是得了皇帝信任,能够作威作福,在暗地里过得风生水起。但是一旦失了圣心,除了死就在没有其他的任何道路了。因为他所知道的,没有一件事情可以被其他的人知道。
“说,今日之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臣下朝之后立刻调查……无论是许敬宗,亦或是李义府两人均未和宫中有任何牵扯,臣可用性命担保。”跪在地上的人声音还是有些颤抖,但是说的却是异常坚定。
这下子倒是轮到李治疑惑了,本来以为是武则天接触他们了,才会导致今天这事得发生,但是竟然没有?虽然这件事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