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褚遂良总算是回归于平静之后,这四位大唐帝国处于权利巅峰的男人,总算是能够心平气和的静下来好好的聊聊这件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的事情了。
来济率先开口:“太尉,褚相刚刚所言虽有不妥之处,但总体上理儿还是这个理儿。在下也是这个意思,此风不可长,今日有许敬宗李义府,明天就敢千千万万个这样的人兴风作浪。我等不可不防啊。”
来济的声音之中充斥着阳刚之气,和强硬的态度。他的脾气比起褚遂良来说再上不再下。更何况,他可是目前大唐宰相之中唯一一个出身军旅,而且是军人世家的人。
如今怒目圆瞪,一张黑脸之上满是严肃和冷峻。仿佛这里不是长孙府而是战场之上一般。
韩瑗跟来济则是两个反差,他一副白白净净的样子,脸上也总是带着笑容,见了谁都是和风细雨,说话也从不粗声大气。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颇有一番世家大族出身的气质。
不知道的人都以为他好说话,脾气温和,但是知道他的人却没有一个不头疼的。生性执拗,认死理儿,一件事情说一不二完全没得商量。就是李治对于这个货也是十分头疼,仿佛完全不懂得什么叫做政治交换,他认定的你不去做,就一遍两遍三遍的不断上书让人头疼的不行。不过好在他认定的也大多都是于国家有好处的事情,而且做事能力也是一流,加上长孙无忌的保举和支持他才能够问鼎相位。
“太尉,褚相,来相言之有理啊。许敬宗此人一向老谋深算,绝对不可能是平白无故的就对中宫出手,其背后定然有人。这天底下,恐怕就没有比咱们的昭仪娘娘更希望中宫有失的了。昭仪有子,若是如今此风咱们刹不住,将来等太子和皇子殿下都长成之后,这朝堂之中还不定要掀起多大的风波呢。”
都不说别的,光是这份眼光就不是一般人赶得上的。甚至是难以望其项背,韩瑗的眼光从来不局限于一朝一夕,他往往能够看到更长远的地方,能够未雨绸缪很多很多的事情。但是却也往往忽略了眼前,难以保住自身。
来济看不到韩瑗那么远,军旅养成的习惯让他比任何人更懂得抓住现在和机不可失的重要性。两个人的性格完全呈现了互补的趋势,长孙无忌甚至曾经有过预言,若是给他们两个时间,将来他们会成为这李治朝的又一个“房谋杜断”。
当年在李世民麾下,房玄龄和杜如晦就是闻名天下的人物。房玄龄善于思虑,能将所有的事情事无巨细的考虑的妥妥当当,但是却偏偏有些优柔寡断难以决策。杜如晦没有房玄龄那般,能将所有的事情事无巨细的都考虑妥当,但是他却偏偏行事果决,能准确判断出来正确与否,并且得出结论。两人一配合,几乎能将这天下大事处理的妥妥当当。这“房谋杜断”的名声也就渐渐的传了出去。
如今的韩瑗来济同样是如此,一个善于前瞻,有远见卓识。一个善于把握现在,能够处理好当前之事。褚遂良难以交托大任,长孙无忌断定一旦自己有个万一,他恐怕不久就会触怒李治遭到贬谪。所以他特意挑了韩瑗来济两个人作为李治将来的臂膀。如今不过是因为时日尚短,他们还没有展现出来自身完全的才能。不过将来有的是机会,他们现在在这个宰相班子里还不过是两个相对来说的年轻人,这还不是属于他们的时代。
长孙无忌坐在上首,恢复了那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看着他们三个。缓缓开口说到:“依三位之意,如今该当如何?”
褚遂良,来济,韩瑗看了一眼对方互相点了个头,韩瑗开口说到:“贬谪许敬宗李义府,寒门官员其余的大多不成气候,留他们在朝中也无所谓,罚一罚俸禄也就够他们受的了。”
不是他们不想将所有的寒门官员都贬谪了,实在是朝廷要这些人还有的是用处呢。自从隋朝隋炀帝开启的科举制度之后,这天下人的心就都活起来了。人人都想着通过科举,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虽然兴起的时间不长,却成为了天下人的一种心灵寄托。即便是科举时间不定,取士不多,但也可以起到一种仪式性的作用。这些科举取来的寒门士子,更可以在朝中做一个典型的模范给天下人。
只有这条道路开了,天下人无论是商贾还是农民都能过安安心心的奔着这个希望去努力。若是把这条路绝了,仍旧是用家族取士,先不说皇帝答应不答应,百姓就第一个不允许。这可不是秦汉三国了,不是家族可以完全掌控天下的时代了。若是真的惹怒了天下百姓,哪一个家族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所以科举必须要进行,寒门官员必须要有,不论是装点门面还是安天下寒门士子的心,他们都是根本不可轻易动摇。只不过,就算是寒窗苦读十数载,一朝科举入了朝廷又如何?寒门的一个标签就够这些雄心勃勃的年轻人,终其一生都在五品微末小吏上蹉跎了。
拿着那点儿勉强能够养家糊口的俸禄,无论春夏秋冬都穿着朝廷发下来的那么几件衣服,这些寒门官员可怜。但是却也比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好的多了,也比沦为低贱的商贾好多了。不论如何也算是个官儿了,所以这么多年那么多人趋之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