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武则天的情绪好像是不太对,贺兰敏之心中有种直觉,今天这个谈话或许应该在这里就结束了。毕竟该说的也已经说的差不多了,自己的目的也已经都达到了。不过,既然提到了长孙无忌,有些话还是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姨母,不知您是否仍寄希望于长孙太尉?”
骤然听他又一次提到长孙无忌,武则天仿佛产生了一种厌弃的感觉。但是理智还是告诉他,这朝中长孙无忌不点头,废后几乎就是难于上青天。所以仍然是缓缓的点了点头:“如今朝中长孙太尉乃是先帝托孤老臣,又是陛下的娘舅,要想达成目的,他自然是绕不过去的。”她仍然寄希望于长孙无忌能够点头,虽然她也知道希望比较渺茫。
“不知外祖母在信中可曾提到她去长孙家的遭遇?”
“母亲有说过,其实并不用母亲说,如今的中宫就是长孙太尉在背后扶持。自然应该是这个态度。虽然我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
“既然姨母都明白就好。以外甥愚见,这长孙太尉是不问也罢。您最好早早就放弃,他心性坚韧,既然决定了支持如今的中宫,无论是谁恐怕都不可能让他有所改变。而且,他宦海浮沉一生,也必定不会做无意义的事情。只不过,就是目前我们都看不出意义何在?”
贺兰敏之实在是不希望武则天和李治还带着那么多的礼物,给予高官厚禄给长孙无忌的几个庶出的儿子。因为这不光是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完全的失去了动手的先机,给了长孙无忌充足的信号和准备的时间。
其实贺兰敏之说的,武则天心里清楚的很。她又怎么会不知道长孙无忌心性坚韧轻易绝对不会改变。但是他是一座无法绕过去的大山,他不点头,不是没有办法吗?
看了看四周,武则天声音压得很低:“会不会是因为东宫?”
贺兰敏之一愣,这句话不应该是武则天问出来的啊。以她的政治头脑,首先这个问题就不会想不明白。其次这也不是能说出来的话啊。所以一时之间他竟然愣在当场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其实这是惯性思维,贺兰敏之从历史上见惯了那个杀伐果断,执掌乾坤的女皇武曌。也就自然而然的认为眼前的这个女子就是那个老辣的武则天。但是显然不是,如今的武媚娘才不过三十一岁。即便是几经沉浮。但是当年她在先帝的宫中不过是个才人,又不受宠。宫斗她也不过是看着,连参与的资格都没有。
感业寺的凄苦让她变成了今天的武昭仪,几年的宫斗让她即将成为武后。可是她毕竟没有前世巅峰时期的老辣,面前的又是自己的亲生外甥。无论是从情分还是利益的角度上来看都绝对不会背叛自己的人。所以她就问出了这么一句不该她问的话。
虽然愣住了一时,但是毕竟武则天都问了,这就说明她心里也是不太敢肯定,不回答总是不好的。
手里紧紧的握着茶杯:“这...我以为如今陛下春秋鼎盛,还不到而立之年。长孙太尉毕竟也年过甲子,他应该不会谋划的那么久远。不会是因为东宫。”
“恩,这话倒是不假,和我想的也差不太多。纵使他算无遗策,可是人总是会老的,不可能几十年后他还在中枢执掌朝局。那到底是为什么呢...”武则天显得很是疑惑。
看着她这个样子就知道是走入误区了。而且刚才自己的话她没听进去。
“无论原因如何,长孙太尉都这么去做了。而且他必将不会回头,请恕外甥多言,原因已经不是您如今应该思考的事情了。您该思考的是,如何搬走这座大山。”
武则天也惊了一下,不过却也没说什么。纵使是真的要搬走长孙无忌也不是现在应该说的。所以她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就不再说话了。
“这朝中除了长孙太尉,还有一位同样举足轻重,或许也可为您所用。”贺兰敏之拱手说道。
“你是说...英国公李世绩?”
“然也。”
“同样是先帝托孤重臣,也同样是跟着先帝打天下的人物。英国公可不比长孙太尉好说话。而且,如今他虽然被册封为司空。可是却也闭门不出,不理朝政了。”
“呵呵,姨母说笑了。要说这英国公不理朝政,不说我不信。这普天之下恐怕没有几个人信。不过是如今我大唐久无大战,这军中力量不显。长孙太尉又步步紧逼,所以老国公才隐退了。”
这下子武则天也疑惑了:“这朝中之事,你怎会了解的如此清楚?”要知道纵使少年老成,这朝中的一举一动可不是普通人能够接触的到的。很多事情虽然不是隐秘,但是也不是普通人可以接触的。要知道。在之前贺兰敏之就是个普通人。
不过,还好贺兰敏之早有准备:“舅姥爷曾为我找了位启蒙先生,他曾供职于太学任太学助教。也曾为我讲述过朝中大事。他一直强调学以致用,切不可读死书。外甥平日里对朝中之事也多有兴趣,这一来二去自然也就了解了一些。”
“杨祭酒帮你找过启蒙先生我倒是也听说过。不过不成想,此人还是个有趣之人。光是这一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