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二七六年的八月三到来了。
这天似乎注定会成为不平常的一天,遵化西面宽河千户所外平坦的土地上,晴空万里,立秋过了小一个月的今天颇为凉爽。
这是一个没有坏天气的时候,也是一个适合战争的时候。数十万人拥挤在这片土地上,试图用刀剑说服对方率先倒下。
率先出现的是三顺王的八旗汉军。当然,在上一战里溃退的尚可喜已经失去了出场的机会,取而代之的是科尔沁部子巴达礼的蒙古军。他们拿着刚刚上手的鸟铳,骑在马上,不少人偷偷换上了熟悉的弯刀与长弓。
比起蒙古人乱糟糟的模样,耿仲明与孔有德的汉军都颇为安静。列队其后的吴三桂所部关宁军一样静静看着。
在其后,便是阵列更加俨然的满洲八旗军。这里,是汇集了正白旗、镶白旗以及正红、正蓝等部的满洲主力。他们身着八旗军的铠甲,衣甲鲜明,比起前面的汉军显得军纪严明,战斗力更加强大。
当时间到了约莫上午十点的时候,明军这边也已经列阵完毕,等待着战斗的开始。
双方隔着宽河千户所一处废弃的墩台遥遥对望,位于黄土岗与十八里庄的战场一样如此,空气里显得格外静谧。
李定国轻轻呼出一口气,他看向位于后方中军里的高台,等待着命令。他仔细打量着此刻的战场,尽管脑海里已经将左近的地势都死死铭刻在心,闭上眼睛就能想起。
地势没有发生变化,广阔的原野里提供了充足的战场空间。变化的,是敌人。
满清的作战方式悄然改变,他们也一样用上了火铳。鸟铳虽然比起近卫军团配备的中兴一式步枪射速火力都不如。但他们毕竟都是火器。单兵战斗力差,他们却在人数上有极大的优势。
这一点,在上一回险些让飞熊团失败的战斗里得到了体现。满洲八旗军依旧固守骑射,关键时刻的进攻依旧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最关键的是,这一战李定国微微有些迷茫。
他第一回不知道这一回能否获胜,第三团的增援让近卫军团第一回凑齐了大部分的主力。但东西前后夹击的势态没有改变,兵力上的劣势一样没有改变。
第一团、飞熊团以及第二团都是久战疲乏之师,真正能够充当主力的只有第三团。
可第三团要面对足足十倍之敌……这并非是李定国怯弱了,而是他保持着理智,绝不会将胜利的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运气上。他需要足够周密的计算与预估明白战斗要如何进行。
他仔细打量着明军阵中的景象,士气是得到了恢复。朱慈烺的到来鼓舞了全军,但久战的疲乏也同样在每一个身上得以体现。
飞熊团主将战死,又经历残酷一战,折损众多,战斗力打了个问号。第一团也是如此,就连第三团也因为连日奔波,体力上需要打个问号。
李定国不明白朱慈烺的依仗到底在哪里。
咚咚咚……
前方,清军的鼓点响了起来。
李定国猛地收回思绪,死死打量着眼前敌人的动静。他明白,战斗在这一刻开始了。
清军开始进攻。
孔有德今日的呼吸有些急促,冥冥之中,他有种不太好的预感在心底里萦绕。也许是那日见到了徐彦琦死前扑倒英俄尔岱同归于尽的景象,也许来源于朱慈烺的坚决来援,也许是……他也开始对这一战的的胜败有些忧心。
这个预感,前所未有的浓烈。
自从朱慈烺出现以后,清国对大明的每一轮攻势似乎从来未能达成过。
原本,也许只有一个朱慈烺可以让他感觉难以战胜。但现在,见到徐彦琦的那种决绝,孔有德心慌了。他从来没想到过,大明之中竟然也有这等勇士。而且,还是身为一军之将,绝不需要卖命来晋升之人。
不管孔有德的心理如何去想,他都要率领自己麾下的汉军上前出发了。
一万四千余人排列三处方阵,徐徐上前。他们的前方,陈永福带领着第二团迎了上来。
两军的接近仿佛是战斗的号角被吹响,这一刻,宽河千户所这方圆数千步的土地上,骤然间全都动了。
清军开始进发,明军亦是迎击。
西面,十八里庄上也渐渐响起了密集的马蹄声。虎大威率领第一团沉着应对。
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里,数十万人的生死决斗开始了。朱慈烺站在用来观察战场的临时高台上,望眼镜里,两军已经贴近到了射程之内。
当朱慈烺放下望眼镜时,轰鸣不断响起。
位于高台后的炮兵阵地里,炮火开始奏响,上百道火光冒出。这是振奋人心的力量,炮火的轰鸣震动了山岗,鼓舞了士兵。
旋即,前线的将士们也开火了。
就连后方独立骑兵营的将士也忍不住安抚战马,熟悉战场的战马们也开始被战争的气息所感染,开始不断嘶鸣。
很快他们就能有用武之地了。
在后方,镶白旗的汉岱在炮火声里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