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三国之无限召唤> 第三百七十四章 最后的希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七十四章 最后的希望(2 / 3)

瓒被烧死在这易京城上的那惨烈一幕。

不知为什么,一想到那画面,袁绍就打了个冷战。

“公与,真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道防线上吗?”袁绍回头看向沮授,语气中流露着不自信。

他是守怕了。

黎阳防线,内黄防线,安城防线,邺城防线……

他耗了多少心血,所修建的一道道防线,没有一道能够抵挡得住陶商的兵锋,统统以失败而告终。

一次次的失败,令他对坚守下去,已失去了信心。

沮授一脸郑重道:“如今我们只有守住幽州,才有可能跟陶贼抗衡,这易京到幽州门户,一旦失守,陶贼的大军就可长驱直入,进入幽州腹地,那时我们更加无法跟陶贼抗衡,这易京不是能不能守住的问题,是必须要守住!”

袁绍轻吸了一口气,微微点头以示赞同。

尽管他自信心不足,却又再清楚不过,易京是非守不可。

“可是,光凭一万兵马,又怎么能守的住呢?”袁绍脸上浮现出了苦涩。

想当初,公孙瓒可是以数万大军,跟他对峙了一年之多,而现在的形势时,他的兵力远逊于当年公孙瓒,陶商的实力又强于当年的自己,他也是有心而无力。

“唯今之计,也只有速传令给高干,命他率幽州之兵前来助战了。”沮授叹道。

高干么……

听到这个名字,袁绍就气不打一处来,咬牙骂道:“这个忘恩负义的臭小子,枉我那么信任他,把幽州交给他,这臭小子却见死不救,不听我号令,我看他是铁了心要自立,就算我再召他前来,也是无济于事。”

“那可未必。”沮授的嘴角,忽然扬起一丝笑意。

袁绍眼神一动,忙是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沮授便道:“当年邺城被围,高干不肯来救,那是因为陶贼离他还远,他想保存实力,好割据自立,但眼下陶贼已全据冀州,下一步必是进攻幽州,都已经杀到他家门口了,他还会视而不见吗?”

一席话,听的袁绍精神一振,灰暗的眼眸中,好似突然间看到了希望。

只是转眼间,袁绍又黯然下来,恨恨道:“就算这小子肯领兵前来,他也未必肯听我号令,他麾下兵马远多于我,我又拿什么来制他。”

“主公莫忧,主公可别忘了,幽州可不是高干一人说了算。”沮授冷笑道。

“公与是说……”袁绍眼眸转了几转,嘴里吐出三个字:“刘玄德?”

“不错,正是这个刘玄德。”沮授淡淡一笑,“主公对刘玄德有厚恩,如果主公暗中联络于他,许他为幽州刺史,便能诱他相助,里应外合拿下高干,趁势夺了他的军队。”

袁绍恍然大悟,原本灰暗的脸上,不由浮现出了得意的冷笑。

于是,袁绍当即修书一封,派人送往蓟城,向他陈明利害,召其率军速往易京来援。

与此同时,袁绍也广派斥侯,密切注视着陶商的动向。

几天后,南面传来消息,陶商亲统六万大军,已从卢奴城出发,浩浩荡荡的杀奔易京而来。

袁绍的神经,立刻又紧绷起来。

眼下他手中只有一万败兵,倘若高干的幽州军不能及时赶到,他是一点守住易京的信心都没有。

于是,袁绍便日夜站在易京的北城楼,望眼欲穿的望向北面,巴巴的盼着高干的到来。

几天后,斥侯终于传来消息,北面有大队兵马正飞驰而来。

“来了,这个臭小子终于来了。”袁绍激动不已,欣喜的笑容中,透着丝丝阴冷。

举目远望,只见易京之北,尘烟滚滚遮天,大地在隆隆的颤抖

扶着拐杖站立的袁绍,极目远望,但见那一条北去的大道上,无数的黑影,正奔腾而来。

终于,无数汹汹的铁骑,进入了视线。

一面“高”字大旗,傲然飞舞。

高干的幽州军,终于赶到了。

两万多的幽州步骑,呼啸而至,却并未直接前来易京,而是于北面八里之地,安营扎寨。

高干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前来易京,拜见他的这位舅舅,反而于营壁四周,广设鹿角,深控沟壕,竟有防范的迹象。

“主公,看来高干果然不打算交出兵权。”城头上,沮授道。

袁绍眉头暗皱,苍老的脸上,欣喜之色渐渐平伏下来,取而代之的则是深深的忧虑。

“义父,不若让我率一队铁骑,一鼓作气杀入幽州军营,将那高干擒了来见义父。”站在另一侧的吕布,愤然请战,狂傲的口气,俨然不把高干放在眼里。

“万万不可。”沮授急是劝阻,“高干深挖沟壕,必然早有防备,吕将军虽勇,却未必能冲的破其营,况且高干有两万多兵马,且近半数为骑兵,吕将军此举反而可以弄巧成拙,逼反了他,到时候只怕不等陶贼杀到,我们就已死在高干之手。”

吕布的气势立时被压下几分,一时无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