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军出京西行,张通幽便一直跟在杨国忠身边。队伍到达马嵬坡后,更是坚守中军之中,寸步不离杨国忠左右。
他这是死死盯着杨国忠的一举一动!
张通幽明白,太子李亨用十年布下的局,将在这西行之路上收尾!
四川是杨国忠的天下!必须在到达成都之前,解决掉杨国忠,否则,一旦到达成都,皇帝自然是成了杨国忠的傀儡,而太子李亨便再无机会!这十年的卧薪尝胆,便成了镜花水月!
对于这一形势,张通幽甚至比李亨本人还要清楚!至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尚未有定论,这一路上,他都在寻找机会!
鸠摩出现在杨国忠营帐,张通幽马上就意识到,鸠摩这个时候唠来到马嵬坡,一定有重大图谋,他绝不会孤身而来!于是,张通幽以加强警戒为名,派出探马,果然,在莽山一带发现了三千吐蕃军。
张通幽有着过人的胆识和机谋!吐蕃军的到来,对皇帝和太子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不过,反过来说,这恰恰又是杨国忠勾结吐蕃人谋逆的证据!
六军怨恨杨国忠,早就想杀了他。只是惧怕杨国忠凶狠,又没有他公然谋逆的证据,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而现在,吐蕃军的出现,不仅能够证实杨国忠谋逆,更为重要的是,杨国忠招来吐蕃军,明显是要向六军开刀,六军将士知道这个消息,即便不是为了皇帝,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也要拼死一搏!
所以,吐蕃军的出现,对于太子李亨而言,貌似凶险,却是一个天大的机会!也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利用六军起事!
一但吐蕃人先动手,这个机会便没了。到那时候,李亨不仅得不到皇位,相反,他和李隆基一起,都将成为杨国忠的阶下囚,被劫持到四川去!
只有当机立断,抢在吐蕃人动手之前,斩杀杨国忠。只要杀了杨国忠,六军军心大振,便可与吐蕃军一搏。何况,五陵塬方向,还有两千回纥精骑。
于是,张通幽立即赶到后军面见李亨,劝说李亨,当机立断,破釜沉舟,立即行动!
而李亨却是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倒是太子妃张良娣和李辅国二人,极力赞成。最后,李亨虽然勉强同意动手。但他惧怕吐蕃人,一定要等待回纥骑兵赶到马嵬坡之后,再行动。
张通幽担心吐蕃人抢先行动,便拜别李亨,马不停蹄,直奔五陵塬急招回纥骑兵,到了五陵塬,却发现五陵塬上空空如也,三千回纥骑兵不知去向。
张通幽并不知道,步云飞已经劝动柯芝率军回国。
但是,张通幽异常果决,也异常冷静。
他知道,机会稍纵即逝,到了这一步,向前一步便是生,后退一步便是死!没有回纥人,也必须行动!
张通幽清楚李亨的性格,那李亨虽然狡诈,内心却是极为怯懦,行事瞻前顾后!这些年来,在黑云都中真正拿主意的,不是李亨,而是太子妃张良娣!这个女人,有着大丈夫的坚毅果决。是张良娣在背后支撑着李亨。如果李亨知道回纥军不知去向,必然会丧失信心,从而犹豫不决,任凭机会擦肩而过。
所以,张通幽当机立断,命心腹部下急速驰往后军禀报李亨,回纥骑兵已经全军出动,前来马嵬坡策应,请李亨立即下令黑云都行动。
只有张通幽有这个胆子编造这样的谎言!这个谎言改变了马嵬坡的命运,也改变了大唐的命运!
张通幽自己则是直奔中军。到了中军,有军卒禀报,杨国忠去了佛帐,张通幽这才知道,吐蕃人答应助杨国忠劫持圣驾的条件,是拿到佛祖真身舍利。张通幽心中冷笑,杨国忠出卖国宝,更是罪上加罪,对其诛杀,名正言顺!
张通幽迅速命人在中军鼓噪起来,四处呐喊杨国忠勾结吐蕃人。他自己则是亲自率密宗僧冲向佛帐,斩杀杨国忠,同时,命黑云都鼓动六军,围攻杨国忠的营帐,擒拿鸠摩。
果不出张通幽所料,营中六军兵将听说吐蕃人已然到了莽山,知道是到了命悬一线的地步,将士们也是豁出去了,众军一起鼓噪起来,杀出营帐。
后军中,李亨听说回纥骑兵已经启程前来马嵬坡,又听中军中已然是喊杀声起,哗变已成定局,再不犹豫,马上命李辅国、鱼朝恩率骁卫军杀入中军,直扑悬挂五只灯笼的皇帐,以诛杀杨国忠为名,趁乱杀掉皇帝和杨贵妃,以及高力士等皇帝心腹。
张通幽带着密宗武僧赶到佛帐,正巧,那杨喧不知好歹,一头冲出佛帐,耀武扬威,大声呵斥,正好与张通幽打了个照面。众军虽然憎恨杨氏一族,可那杨暄平日里飞扬跋扈,兵将们见到杨暄,还是颇为忌惮,一时间不知所措。倒是张通幽,拔出宝剑,一剑斩下杨暄的人头,扔进了佛帐。
众军见杀了杨暄,士气大振,再不犹豫,向佛帐冲杀而去。
却见李德福极为勇猛,一人一剑护着杨国忠冲出佛帐,左右冲杀,如入无人之境,死在他剑下的士卒数不胜数。而六军兵将因为杀了杨暄,已然没了退路,也是死命向前,虽然死伤狼籍,却并不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