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霸唐> 第064章 赌博世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64章 赌博世家(1 / 2)

却说那崔副尉报上家世姓名,众人都是吃了一惊。

原来,这位崔副尉,大名崔书全,倒也罢了,可他老爹崔光远的大名,在长安城里,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亲仁巷博陵府,更是名满天下。

崔光远的官职是京兆少尹,相当于二十一世纪首都常任副市长!

原本,京兆少尹这个官职的品级是正四品,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若是摆在地方,那绝对是大员,不过,在王公贵族云集的长安城里,也只能算是个中级官僚。

不过,崔光远的名声,远远超过他的官职品级!尤其是亲仁坊博陵府,谁要是敢说没听说过,那他就算是白活了!

这要从博陵崔氏说起。

自汉代到魏晋南北朝,中国就是个士族门阀主宰的国度!历代朝廷的取士标准,冠冕堂皇的说法是“注重才学”,而实际操作起来,却以门阀第一,看重的是出身门第。这种做法,在魏晋南北朝到达了顶峰,朝廷官位,几乎全部被名门望族垄断世袭。

在这种体制下,天下形成了四大望族的说法,有的说法是崔、谢、王、郑,有的说法是崔、卢、王、萧,还有其他一些说法。那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里面都少不了博陵崔氏!

贞观年间,唐太宗命高士廉编《士族志》,高士廉是个实诚人,按照当时世人眼中的门阀高低,将博陵崔氏列为天下第一。这让唐太宗大为恼怒,虽然,高士廉不得不按照唐太宗的意愿,将博陵崔氏降为第三等,而将李氏皇族列为第一等,但博陵崔氏在天下士人心目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事实上,博陵崔氏名望,并没有因为被朝廷颁布的《氏族志》列为第三等而降低。在士人心目中,博陵崔氏仍然是天下第一望族,最终,就连朝廷也不得不妥协,有唐一代,博陵崔氏位居宰相者,多达十二人之多!

而崔光远就是博陵崔氏出身。

当然,博陵崔氏子弟多如牛毛,才华横溢誉满天下者更是数不胜数。崔光远仅仅头上戴着博陵崔氏的光环,还不足以名扬天下。

博陵崔氏名扬天下,固然是因为其祖上挣下的荣光,但一个根本原因是,崔氏家学源远流长,经学诗赋自成一家,族内讲授,世代相传。

所以,崔氏子弟多是博学之士,就像同为博陵崔氏子弟的崔园,就是凭着厚实的家学,一举登第,逐渐升迁,最后当上京兆尹,也就是长安的市长,成为当今崔氏一族最为出类拔萃的人物。

不过,崔园的官位虽然比崔光远高,名声却远远不如崔光远响亮。

崔光远的名声,也是因为家学深厚!

不过,崔光远这一枝所继承的家学,不是经学诗赋,而是摴博之术!

摴博,又称摴蒲,其实就是一种掷骰子的赌博之术。摴博术在汉代出现,到了两晋时代尤为盛行。名门望族子弟多喜爱摴博,饮酒、狎妓是两晋望族子弟的三大雅好,望族子弟纷纷效仿,不以为耻,反倒是飘逸洒脱的代名词。

不过,到了隋唐,世风转变,晋代浮夸之风渐渐消减,名人高士讲究的是诗书歌赋、洁身自好,以文章比高下。那摴博之术,渐渐被世人所不齿,名门望族也是严禁子弟摴博,渐渐地,摴博术便从高门大院,走上了市井街头,成了市井无赖的俗好。

摴博之术,原本也是博陵崔氏的家学之一,魏晋南北朝,族内摴博好手层出不穷,前赴后继,不断发扬光大,将摴博术发展到了顶峰。

到了唐代,摴博被认为是下九流的货色,崔氏子弟弃之如敝履,崔氏摴博术也是渐渐式微。

唯独崔光远这一脉子弟,却把摴博之术继承下来,而且进一步发扬光大。

崔光远的爷爷崔敬嗣,就是个宗师级的摴博大家,嗜博如命,骰子从不离身。走到大街上,只要看见街坊勾栏中有人聚赌,也不管那些赌徒都是些什么下九流的角色,立马钻将进去,称兄道弟,吆五喝六。

更为奇异的是,后来,崔敬嗣做上了房州刺史,坐着八抬大桥走在房州大街上,远远听见酒肆茶坊中有吆喝之声,也不顾身份,跳下轿子便冲过去下注,房州百姓经常看见,他们的太守穿着紫色官服,腰悬鱼袋,与一群袒胸露腹的市井无赖,围在草棚勾栏中,宣拳撸袖,吆五喝六,争得脸红脖子粗,此乃房州一大奇观。

刚开始,大家惊诧莫名,久而久之,百姓们习以为常,若是没看见刺史大人在大街上赌博,百姓们反倒心里没了底。

那崔敬嗣掷起骰子来,却是耿直,从不以官压人,输就是输,赢就是赢,一切手上过。当然,以他在摴博术上造诣,却也没人能赢得了他,要想在他眼皮子底下出千,更是想也别想!那崔敬嗣赢了钱,却也豪爽,从不把钱带回家,便在市面上找个小酒馆,招呼赌徒们豪饮一顿,大家一醉方休。

说起来却也奇怪,房州来了个赌博刺史,秩序却是井然,并无地痞流氓打架生事,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祥和。

房州百姓从来不称呼崔敬嗣“大人”,而是称呼“崔爷”,后来,崔敬嗣飞黄腾达,身居高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