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战胜了王室,紧接着我们同它一起跌进了同一个深渊——夏多布里昂(1768~1848),法国作家
相比起另外一件事来,此刻陆逸的决心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命运仿佛也在不停地嘲笑着他的不自量力。
吵吵嚷嚷的名人会议终于开始朝失控的方向发展,一位从美国回来的侯爵——拉法耶特,在名人议会上提出,既然财政大臣要改革要征税,那么就必须得到整个王国的同意。因此他建议召开中断了175年的三级会议。
三级会议是由教士、贵族和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组成的会议。通常是在王国遇到困难时,国王为寻求援助而召集会议,因此会议是不定期的。它的主要职能之一便是批准国王征收新税。
至于拉法耶特侯爵,这位侯爵的父亲死于对英国人的战争,而英国与法国也有着长期的仇恨。所以在北美开始反对英王统治时,才19岁的拉法耶特侯爵就奔赴北美参加独立战争,并与华盛顿结下不解之缘。而在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之后,这位拉法耶特侯爵一手拿着华盛顿赠与的佩剑,一手拿着独立宣言,期望也在法兰西王国贯彻美国精神。
而这个时候,当初国王为帮助北美独立而支援大陆议会而花出去的20亿里佛尔全打了水漂,在独立之后美国人违背了当初的承诺跑去跟英国人做生意,而不是跟法国。这进一步恶化了法兰西王国的财政状况。现在拉法耶特侯爵所带回来的“美国礼物”让法国变得更加动荡不安。但是同样,这个时候贵族们也没看出来这份“美国礼物”之中所包含的危险,他们一样为礼物之中所包含的自由,平等精神倾倒。
拉法耶特侯爵的提议很快就得到了许多自由派贵族的支持。很快整个名人议会都要求召开三级会议。他们并不知道召开三级会议之后将会给他们带来什么,不过现在,他们知道国王害怕召开三级会议。因为国王知道这样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会议将会动摇王权。贵族和法院将这个当成了国王的软肋,将这个当成是跟国王讨价还价的筹码,以阻碍财政大臣卡隆的改革。最后,无奈的卡隆只能像他的前两任一样辞职,黯然下台,流亡英国,如果他还留在法兰西王国的话,那么那些贵族不会放过他。
卡隆辞职之后,在王后的推荐下,卡隆的对手,图瓦兹的主教布里艾纳为财政大臣。任职前,这位布里艾纳主教大人是名人会议里攻击卡隆改革叫得最欢的人物,结果现在,角色变了。嘴炮打得最响的往往都是一些三流货色,说起来是天下无敌,做起来就无能为力。这一次,国王和王后选错人了。
这个时代的名人议会就犹如陆逸前世在网络上经常逛的论坛,这个论坛里尽是对王国财政策略不满的人,而国王和王后却从这个论坛里挑了一个最能说的人,让他来负责整个王国的财政,结果可想而知。
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之后,面对王国的财政状况,布里艾纳终于也体会到了卡隆的滋味,他自己现在也成为了贵族们不负责任嘴炮攻击的靶子。但是他也实在是找不出其他的方法来改善王国的财政状况,最后他也成了卡隆改革的坚决拥护者。因为本来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放在那,谁都知道若是能够执行就可以改善王国财政状况,这根本就不是谁来当财政大臣的问题,而是是否能够执行的问题。
而自从布里艾纳接过卡隆的职务蜕变成了改革派后,他同时也接过来王国财政大臣这个职业必刷的日常任务——与会议里的保守派发争吵。但是很快,他就被淹没在这个“论坛”的一片口水之中,哪怕他曾经是这个“论坛”里最能说的人,但那又如何?试想一下论坛中的某位名人突然有一天遭到整个论坛的口诛笔伐就知道结果是什么样了。保守派们对布里艾纳的方案群起而攻之。但是这些一毛不拔的贵族在政治上却是一副开明的嘴脸,他们慷慨地宣称,只有王国的三级会议,才有权同意改革财政和开征新税。
看着“名人会议”整版毫无意义的口水贴,无奈之下,国王在只好宣布将“论坛”中“名人会议”这个版块关闭。名人会议关闭之后,财政大臣布里艾纳还是不死心,毕竟他现在已经是财政大臣了,不是以前论坛里的嘴炮王。打嘴炮可以打完了不管,打不过就溜,不用负什么责任。但是财政大臣可不行,打完了嘴仗事情还没解决,还得继续做。所以这位苦哈哈的嘴炮王他明明知道会招致否决,还是硬着头皮带着一脸名人会议那边还未风干的口水,把改革方案提交最高法院审批。不过最高法院也没跟这位嘴炮王客气,给了和“名人会议”一模一样的答复:这个改革,只有全国的三级会议才有权同意,他们是没办法同意的。
布里艾纳没办法,他是财政大臣,不可能又跟最高法院去打漫长的嘴炮仗,就算他想打,人家也压根不理会他。王国财政问题急于解决,就在布里艾纳走投无路建议国王准备开始借债的时候,最高法院又摆着高傲的姿态对布里艾纳放话,只要国王答应召开三级会议,那么他们就把布里艾纳的改革注册。也就是说,只要国王向他们妥协,他们就愿意配合——他们还没有忘记国王与卡隆想要绕开最高法院,通过名人会议将改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