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在战火中崛起> 第86回 热血愤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6回 热血愤青(3 / 3)

对于张学良为什么对日采取不抵抗的政策。苗剑秋给出了一个这样的解释,张学良本来以前还是有点虎气的,1929年底,他为了从苏联手中收回中东铁路与苏联红军爆发武装冲突。在这次冲突中,东北军大败。

这件事,给张学良心里留下了巨大的阴影,使他认为,东北一隅不足以面对外敌,要抵抗外敌必须“举全国之力”。但中东路事件时,原本答应出兵援助东北军的南京政府却因为蒋冯战争的牵制未能出兵,导致张学良对南京政府和蒋介石的不信任。同时也使东北军上下士气低落,丧失了对抗外敌的信心。因此,这次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坚持让南京政府出兵在先..

江海涛听完了苗剑秋解释后,他十分客观的说:“张学良作为军阀二代,他不同于他爹张作霖那样,他有文化知识,也有国家意识,也曾经想驱逐外来势力,把东北搞好。但他从来就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根本就无法把握国际间的政治局势。在与苏联的这场冲突中,苏联红军,把张学良的东北军在内战中建立起来的那点自信给统统打光了。最主要的是通过这次冲突,张学良的东北当局和苏联方面的关系彻底绝断了。反而促进了原本十分敌对的日苏两国在东北问题上的缓和。欧美列强在中东路事件中也不支持中方使用武力废除外国权益的做法。这在客观上给日本侵略东北造成了一个比较好的国际环境。

另一方面东北军在这次冲突中的惨败暴露了张学良和东北军的虚弱,使得日军对张学良和东北军更加藐视,坚定了日本关东军侵东北的野心。

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原因很多,张学良本应通过中东路事件的失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亡羊补牢,励精图治,知耻者而后勇,更加积极的应对外来势力的侵略。而不应该在9,18事变时,做出对日本采用不抵抗政策,采取逃跑主义。把整个东北完整无损的让给日军。他这样不但坑害了东北三千万人民和东北军的广大官兵,同时也坑害了他自己。使他成了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哎,”臧式毅叹了一口气说:“张学良毕竟还是个五行不定的年轻人,需要慢慢的磨练。”

江海涛微笑了一下,说:“是啊,的确需要好好的磨练磨练啊。张学良在政治上不成熟还表现在他把私人情谊等同于政治利益。他在完全缺乏政治斗争的智慧和经验时,完全信任和依赖蒋介石。对于蒋介石缺乏起码的政治警觉和防备意识。而蒋介石也不是什么英明之主。张学良可谓遇人不淑,识人不明。在这个问题上还是让他自己慢慢的体会吧。”

苗剑秋十分赞同的点了点头。

接着江海涛把东北军和张学良做了区分,“对于东北军的广大官兵,我们认为绝大多数是好的,他们深爱自己的家乡,和养育自己的东北人民。他们勤劳,不怕苦,作战勇敢,不怕死。我们人民军就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来至原来东北军的官兵。他们之中在这次对日军的反击中,涌现出很多战斗英雄。而且很多人在我们人民党,人民军中还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

说到这里,他指了指臧式毅说:“像臧式毅副省长以前就是你们东北军保安总司令部中将参谋长,王飞虎也是你们原来东北航空处飞鹰队的少校飞行员嘛。

对于东北军,我们也一直把其视作为我们的友军。我们希望能和东北军携起手来抵制内战,共同抗日,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至于今后双方在哪个领域合作这个问题,这主要是看张学良将军以及所领导的东北军的态度。

只要是在团结抗日这个大前提下,他想怎么合作,我们人民党以及它所领导的中国人民军都会予以积极响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