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六万骑兵,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在北京的南苑一带的军营里,成为最壮观的一道风景线,全副武装,头盔,铁甲,军刀,覆盖了铁甲的战马,尖锐的铁矛,猎猎的军旗,无不显示出强大肃杀的军旅气氛。
天气晴朗,薄薄的云丝在湖畔般湛蓝的天幕中漂浮着,还能够变化成各种形状,使人想象万千。
天高云淡,望断南天!
清军六万部队,全部安静地等待着,纹丝不动,仅仅这一份工夫,就是许多军队难以做到的。
原来,清军多驻扎在永平,可是,沧州之战以后,多尔衮明白,清军在北京一带的生存,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所以,他将主力部队都开到了这儿,随时随地可以出征战斗。
明军的主力二十万人已经攻到了天津,李自成和张献忠的部队各有五万以上,分别攻进了河北山西,至于陕西,早就自动丢弃了,在沧州决战的时刻,清军就物理同时经营两边,他们撤退以后,张献忠军的前锋邓文秀军两万,追踪横扫,已经扑灭了众多的陕北城镇,到达了大同附近,如果清军不能及时地回援,则大同的丢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多尔衮最想不到的是,南明皇帝竟然心胸开阔到可以同两大国内叛军合作,而且,其中的一个,居然是皇帝的杀父仇人!想到了这一点儿,多尔衮就对未曾谋面的南明皇帝有了一点儿佩服。这人,果然是非常之人啊。正因为明朝皇帝的宽宏大量,才使明国的武装空前绝后地团结起来,一直对付清军。要不是有清军的探子在各地侦察给他汇报,他才不相信呢。
想到敌人的老谋深算。那种连老爹的仇恨都可以放到一边儿,将敌人封为西南王的南明皇帝,多尔衮心里真的生出了许多的寒意。
向各将领宣讲了自己的意图,然后,多尔衮又向众军讲述了自己的期望,就是简单地动员鼓舞之类,他号召,各军英勇作战,一战成擒,将明军打败,痛歼二十万明军,生俘明朝的皇帝。
“不破明军,誓不回还!”他大声地吼道。
“不破明军,誓不回还!”前沿的将领呼喊了一阵,然后,回头向着众军指示,顿时,数万将士,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怒吼声。
多尔衮很是狡诈,他派遣了十个二百人队的骑兵,由一名将领带领,绕道而行,先行攻击明军的东南一翼,然后,停止进攻,撤退向远方,然后,以三千兵马,袭击明军的西北军营一带,接着,再以三千人增援,五千人增援,他要将一个局面做大做好,布得充分,使明军跳跃进去,根本分不清清军的主攻方向,这时候,他多尔衮才率领部队,狂风暴雨般,袭击明军的东南大营。他计划,攻破一点以后。无论如何,都不会停滞脚步。从突击口出发,将明军全部的军营都扫荡干净了·!
这是一场决战,一场关乎天下命运的大决战,如果是在几年前,多尔衮甚至连想都不想,寒都不寒,就会认为,胜利的必然是自己,可是,今天,他无法预言,也无法判断!
“出发!”他大吼一声。
明军正在进攻天津,用河水泡塌了清军的壕沟以后,事实上明军的进攻路线也被断绝了。因为,潮湿松软的地面,被河水浸泡得无法立足,好象泥浆坑一样,那些壕沟,更加难以逾越了。
明军将领对于这种局面,不是多高兴,而是很郁闷,尤其是陈子龙几个人,在皇帝的面前说,洪承畴是居心叵测,故意用水淹没沟壑,阻止了明军的进攻。保存了清军。让张由松很不以为然,将他们批评了一顿。“牢骚太盛防肠断!”
明军的官兵,对于无法进攻天津,也非常苦恼,谁都希望迅速地进攻,将敌人给打败了,抓了。尤其是那些参与了坑道偷袭作战的家伙,都要逮捕起来,一刀刀地剐了,看他们还敢不敢再胡来了。天津进攻战之初的很多失利情节,让广大的官兵很是衔恨。
张由松观看了阵地以后,认为确实不能再进攻了。然后召开了军事会议商讨这一问题,大家各抒己见,在会场上,没有人感到压抑,这让参加会议的洪承畴和吴三桂颇为好奇,之后,则佩服起来,原来,皇帝如此平易近人,和众将领官员的关系如此地亲切友好!
好几个声音中,如何选择显得格外重要,每一个建议,都是由几个将领们提出来的,所以,都不是随便闹着玩儿的,最终,张由松选择了一个主意。
“我们就以主力转攻北京吧!”
皇帝选择了这一决策,讲述了理由,“天津难攻,又有水浸泡了城外,更加无法使用大部队,这是对我军的困难,也正好能阻止了清军出城偷袭或者弃城逃跑,所以,我军完全可以在三天到五天之内,不用担心城内的清军。如果我军突然攻击北京,也不必担心背后遭到袭击,清军以为天津要破,必须数十天乃至于几个月,我军突然转攻北京,正好出奇不意,收到袭击之效。”
皇帝的话让大家连连点头,其实不是皇帝如何英明伟大,而是他的权威太高了,跟随着他打仗,没有会失败的,大家相信他。
“朕相信一点儿,天津城的防守这样坚固,一定是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