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冒牌昏君> 第三百一十四章 国葬高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一十四章 国葬高杰(1 / 2)

大明忠烈王的封号一出,大明举国震惊。

南京街头巷尾,全是议论的百姓,茶楼酒肆,更多了赞叹和揣测,以及羡慕,各种混乱。

没有人敢胡说八道,唱反调的,每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都会很小心地看看周围,然后,及时打住。

不是周围有人,而是本能地惊恐。

马士英的倒台,阮大铖的被捕,留给了大家足够的想象空间,传说里神出鬼没的皇帝亲军锦衣卫队,再出江湖了。

“好。应该的。”

“对!”

不唱反调,未必是一个社会的好现象,甚至,在很多时候,都是极端的现象,预示着危机爆炸的临界状态。

但是,张由松没有感到恐怖,他觉得,这种现象还是不错的。许多乱七八糟的发言,社会集团,造成的往往都是负面的,制造矛盾,互相消耗,将中国人的窝里斗本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了。张由松也确实开始纠正民风问题,吩咐锦衣卫队,便衣官员,在纠查社会风气的时候,凡是有言语上的问题,也一并揪住不放,好好审问。

敢说皇帝坏话的,一定不是好人,如果站在大明的立场,华夏的立场的话,这就是破坏团结,破坏皇帝的威信,明朝的凝聚力。非同小可。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闭上嘴巴!”这就是张由松的心态。现在,他已经将自己的意识,深深地融合到了皇帝的身份角色中,在国家危机时刻,只有统一和凝聚,才有出路。

锦衣卫迅速扩张了势力,虽然内部核心没有多大变化,可是,外围的组织却极大地灌水,膨胀了不止十倍。这些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管舆论。

既然要团结一致向前看,向满清靼虏的刀锋处看,要战斗,那么,背后的任何冷言冷语都是冷箭,需要拔除。

在困难时期,需要专制,需要强权,在和平时期,适当放松,这是常理。

在秦淮河上的嫖客的牢骚被治理以后,全国又有不少的人,犯了言语之忌讳,结果,被整得很惨,挨打是必须的,既然你嘴巴发贱,就得皮肤发痒,接受综合治理。

张由松是每天都关注这些事情的,因为,在出征北上之前,争取民心,扭转社会风气,是必要条件。

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民,都有心,都有良心,都得努力争取,要争取民心,就必须打击部分的毒草。

张由松宣布了诏令,宣布各地官员和军吏等,应该关注百姓的言论,凡是公然诋毁朝廷的,立刻论罪逮捕,绝对不能轻松了。

“此等人物,定为汉奸即可!”

当然,张由松的针对性很强,又不允许官员们将事情扩大化,主要将权利交在锦衣卫队的手上,并亲自检查汇集来的情报,以保证不会出大乱了,给手下的锦衣卫队和官员们,以作弊的机会。

如果官员真的有问题,可以上告,对于朝廷,以及朝廷的政令和决策,则必须无条件服从。

大明的国家和社会心态迅速变化,人心被强制地扭转了,凝聚力迅速增强了,许多不和谐的语言,论调,都消失了。民心和社会舆论,归于淳朴。

这期间,许多地方的诉棍们,受到了严厉打击。

这帮人,最是爱惹事生非,无理取闹,虽然说自己没有多大本事,走上终极的科举道路,却也有些小本领,自以为是,牛皮哄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以煽动百姓,颠倒是非为能事,从中欺骗善良,播弄是非,攫得资财。

这些大明的民间意见领袖,很快因为惯性,乱七八糟地说了,甚至挖苦讽刺皇帝的背景,什么老福王啦,什么淮安的一只流浪猪啦,什么好色啦,什么不懂得治理国家,只是到胡作非为啦。等等。

张由松专门吩咐锦衣卫队,来修理这帮人,因为,这帮人就是社会的寄生虫。

这些小规模的专项整治活动,逮捕了不少意见领袖,统统关进监狱里,让他们饿着肚子去发表意见吧。

正因为民风在迅速纠正,所以,高杰将军的忠烈王爵的发表,引发的只是羡慕和惊叹,没有人敢去恶意地诽谤或者攻击。

排除了少数渣滓的捣乱,大明的官员和百姓,对于皇帝如此看重一个牺牲的将领,如此不遗余力地封赏,很是感激和感动,那种为皇帝为大明而献身的精神,被激发出来了。

“当英雄真好啊,”

“未必是英雄,只要是忠良就行了!”

“对,我们得爱国效忠,你,看看,人家高杰将军,王爵!嘿!咱做梦都没有想过的事情啊!”

消息迅速传播,从睢州一带,也迅速反馈了消息,锦衣卫队的秘密暗探们,心有余悸地讲述了高杰军忽然停止了在当地的报复杀人行径。而且,迅速地返回了军营。

在南京朝庭这边,也接到了类似的报告,是高杰部将李本深的口气写的,表示感谢皇帝和朝廷对于他们主将的封赏,还有对他们的抚恤,表示认罪服罪,对睢州的肆意屠杀,还表示,要对皇帝效忠到底。

高杰的另一部将李成栋,也发来奏章,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