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医临宋时> 第四十三章 过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三章 过渡(1 / 2)

苏文成这差事办得着实漂亮,如皋县那些年年受灾,年年为海潮内侵而痛苦不堪的老百姓们都感恩戴德。

按照这些祖祖辈辈都生活于此的百姓们的想法,虽然代价很大,但是这大堰还是非修不可,自己这一代努力一把,好歹让儿孙们不再承受自己曾经承受过的灾难。

他们甚至还为此上了万民书,敲锣打鼓浩浩汤汤地送到了县衙,其它的什么各种牌匾更是数不胜数。

周知县其实以前也不是没有收到过牌匾,但那都是富贾士绅为了奉承而特意弄的,即使那些牌匾的用料要比如今的好上不知多少倍,意义却大大不同。

看着印满了手印的万民书,周知县吐出口气,下定决心,回家把苏文成给他看的那份东西整理了一下,认认真真地写成折子送了上去。

他小小一个知县的折子,本来是无法上达天听的,但现在官家最关注的大事里,捍海堰绝对具有比较高的地位,如皋县的大堰占据整个泰州的十分之三,如皋县令的折子,官家居然也找出来看了。

却说仁宗皇帝看过周知县的折子,因为数据详细,清晰明了,心里也是赞叹不已,甚至在朝会上对周知县颇为赞誉,只是这毕竟是大事,做得好遗泽后世,做不好就可能遗臭万年,又因此死了那么多人,朝廷上下的官员们心里还是有些忐忑。

这事儿一时半会儿定不下来。

周知县并不着急,宋朝的朝政本就是如此,每一件事情大臣们都要扯皮很久才能确定,他只管认认真真地做好准备,等到可以重新开工的时候,能马上就进入状态,就功德无量了,在考评上他肯定能得一个优等。

苏文成如今为了这捍海堰的事儿,也忙的很,他现在算得上是周知县颇为倚重的心腹,凡是是有事,必然会叫他一起商量,几乎忙到连回家吃饭的工夫都没有了。

苏桐只好一边负担起给自己的宝贝弟弟授课,一边负担起给自家爹送饭差事,幸亏家里买了女使,各种杂活儿不用她做,且官府还给各种补助。

虽然苏文成只是一个幕僚,苏桐却已经切实感受到体制内的好处,在宋朝当官绝对是最好的差事,朝廷对官员十分优待,工资也高的很,就算不去贪污受贿,家里有一个人做官,也足够一家老小生活的舒舒服服了。

这日,苏桐安排好自家弟弟的功课,想起她到了如皋也有一段时日,居然还不曾去街上好好逛上一逛,看看这如皋县的风貌,正巧张氏和胡氏要出去买衣裳,干脆就跟着她们一起上街。

以往苏桐一个人上街,一向很简单,换身衣服溜溜达达就去了,但和张氏一起上街,却大有不同,不光是马车随行,便是下来自己闲逛,身后也跟了七八个使女,七八个健壮的仆从。

有的背着钱搭子,有的拿着家里厨子做的糕点茶水。乌压压一串儿,远远看去就知道是大户人家的女眷出行。

这两个在街上看见什么东西,连讲价都不会讲,随便指一指,立时就有人付钱,还会妥妥当当地给送货上门。

银钱如流水一般花销出去,随随便便就几百贯,苏桐这还是第一次感受到这个时代贵妇人们的生活,自己辛辛苦苦赚一个月的钱,不够人家买样首饰,买件儿衣服。

她本来觉得自己家也算有些银钱,大富大贵当然算不上,但好歹是小康之家,够寻常老百姓舒舒服服过上好几年,但和人家这真正有钱人一比才知道,就她那点儿存款,大概全加起来,也不够人家零花的。

还是要赚钱才是。

苏桐叹了口气,其实她本是那种喜欢享受的性子,从小到大都没吃过苦,到了这里,性子依旧不改,衣食不缺之后又想着更高的生活品质。

走了几步路,张氏一眼看中路边卖的一些玉首饰。

苏桐看了几眼,雕工还不错,像是高手所雕刻的,但玉料太差,并不像是高档货,架不住张氏喜欢,兴致勃勃地挑挑拣拣。

想着自家弟弟还缺一块儿玉玦压衣裳,苏桐索性也站住陪着张氏一起看,张氏也是个爽快人,一会儿工夫就挑了十几样儿。

“阿桐别客气,都不贵,看重什么就自己选,算我送二郎的礼物。”

苏桐失笑:“这么便宜的礼物,您也好意思,等二郎上学,你少不得也得给他两套上好笔墨纸砚,至于这些,还是我这个穷人买吧。”

如今苏桐和张氏的关系已经不像在西溪镇时那般生疏,感情好得很,虽然年纪相差很大,却颇有几分手帕交的意思,苏桐对她说话也随便,时不时互送点儿小礼品联络感情,更是常事。

就说苏桐替她弟弟和父亲做的围脖,露指的手套什么的,都有张氏和胡氏的份儿,虽然不怎么值钱,却是一番心意。

张氏家里做了什么新鲜点心,也忘不了往苏家送。

人们的感情,本就是通过这些人际往来一步步加深的。

两个人说笑了几句,忽听后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即,周家的车夫一声惊呼,大吼:“你这是干什么!”

张氏和苏桐一起回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