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这么晚了,父母还等着我做的早饭呢。立马,一个激灵。跳下床来,也不穿衣服,就着短裤,抄起脸盆,奔向米缸,舀上三碗米,跑向水缸,舀上几勺水,双手死命地搓,倒掉水后,再来换新水,再搓米,直到洗过后水变清澈了。把米下到大大的铁锅里,我家的铁锅很大,煮慢一锅饭,可以供20多人吃,不明白为何那时家家都是那么大的铁锅。平时煮饭。就只在锅底一点点。加上几杯水后,盖上锅盖,往炤塘里里加上柴火,一般都是不要的干木棍,山里采下来的,再往里面塞一把干草,划拉一颗火柴,把干草点着,干草引燃木柴后,我就要利用飞奔去自己菜园去摘一些早餐的菜。
菜园在我家的东南角,在我家水田的外侧。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家里的鸡妈妈们不要轻易去祸害菜园子,就用水田做一个隔离带。通向菜园的路自然是田埂了,也就两只脚那么宽,农民很会精打细算,田埂窄一点,就可以多插一兜稻子。看到我挎着哥竹篮,一路小跑,父亲就会开玩笑的大喊:
“那谁,早饭来不及作了吧!要把你爸妈给饿昏在田里了,哈哈。”
”开玩笑,本大厨,才不会---让大家受饿呢!“我边跑边大声应道。心里,还真是急了。
菜园里有四个小垄,每个小垄种着不同的蔬菜。早餐嘛,也不用很正规,三四个菜能吃饭就行了。而我,有我的快餐谱,保证好吃,又下饭。重要是做起来省事,快捷。飞快地摘了几个青辣椒,三个茄子,两条黄瓜。一路飞奔回到厨房。检查一下,炤里的火,添点柴。锅里水开后,将一个大竹簸箕放在一个木头的盆子上,拿个木瓢把开水和煮开的米一起舀到竹簸箕上,把米上的米汤沥干。米汤留在木盆了,然后把竹簸箕里的米倒回锅里面,用锅铲把饭堆成一个圆堆,再用木瓢舀一点米汤在圆堆周边,把洗净的整个的青辣椒,茄子摆在饭堆周围,再拿个大碗,打两颗鸡蛋,加水,加点油和盐,和均匀,让后放在圆堆顶上,盖上锅盖,往炤唐里加两把干草,等五分钟左右饭就熟了。
这当中,有一个插曲,是我最喜欢玩的,而且还有很好的回报。
沥过米饭的那个竹簸箕,是需要清洗的。
洗簸箕的地方,就是房子前面晒场边上的小水坝,上游有一条小水沟,常年一直水流不断,而且还是山泉水,清澈干净。边上有埋置了石板,平时洗菜,洗衣服都是在这里进行。两手握住簸箕两边,弯腰,把簸箕沉入水面以下快多半手臂的深度,保持静止2到3分钟,然后慢慢把簸箕抬出水面,呵呵,运气好的话,你会看到簸箕里面有十来条小指粗细的小野鱼蹦来蹦去。把它们放入先就装好一些水的小木桶养起来,连续运作四到五次,当然鱼儿会一次比一次少。也够了,等晚饭时,母亲就会把这些可爱的小鱼儿变成我们碗里香喷喷的美食。
黄瓜,我是用拌的,滚刀,加点盐,放在一个大瓢里颠簸十来次,倒入碗中既可。可惜,那时候,还不懂怎么拍黄瓜。
蒸熟的辣椒,戒子分别用碗装好后加入早先练熟的菜籽油,盐,然后用洗净的刀把把它捣碎成一块一块的,把调料整均匀。
怎么样,四个菜搞定了:水蒸蛋,凉拌黄瓜,蒸辣椒,蒸茄子。
铁锅煮饭,必有锅巴,我最喜欢吃锅巴了,硬硬脆脆,嚼起来,好爽。
锅巴加入米汤,捣碎,就是父亲最爱吃的锅巴粥,我偶尔也会来一碗。
。。
去年,父亲已经在教我用水牛犁田了,说是考不上大学,这些就都得学会,用得着的。光着膀子,跟在水牛后面在水田里拖着犁,浑身上下全是泥巴,奇怪也不觉得脏,一不小心,犁会插入更深的泥里,牛都拉不动了,必须往后拉着倒退出来,一面要吆喝牛儿后退,一面要使出吃奶的力提犁,嗬,那滋味,终身难忘。
”易生,你在干嘛!“傍边的同桌小柔(全名李雅柔,我习惯叫她小柔)碰了碰我的肩膀,轻声的叫我,把我从小时候的梦里惊醒过来了。